全民动员 共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不轻信、不透露、不汇款、不转账,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开篇语
近几年,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门类繁多、层出不穷,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个软件,你就可能会被骗走几千元、上万元、甚至百万元。眼花缭乱的诈骗手段让老百姓防不胜防,诈骗金额亦越来越大,给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在上一期《胶州公安》中,我们整理了目前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比较常见的6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式,这次我们继续整理了6类冒充熟人、领导等通过伪造特殊身份骗取受害人信任进行诈骗的诈骗方式,及时地揭穿各种骗术,发布贴近生活的防范方法。也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栏目、广泛宣传我们的“防骗术”,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打响全民防范诈骗狙击战,守好我们的钱袋子!
防范手册
“三不一要”
一是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短信,不相信犯罪分子的花言巧语,及时挂断电话、删除短信、不回复短信。
二是不透露。坚持心理底线,不贪图小利、受威胁而被诱骗,不向对方透露个人、家庭、身份信息、存款和银行业务信息。
三是不转帐。保障个人资金安全,绝不要向陌生人及陌生账户转账、汇款。
四要及时报警。受骗后不要惊慌,冷静下来第一时间报警。
六个“一律”
1、接电话,不管你是谁,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是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但凡让我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所有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
八个“凡是”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2、凡是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3、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
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事先汇款的;
5、凡是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
6、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
7、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打款的;
8、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冒充公检法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的通讯网络诈骗,通常是提前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受害人的个人信息,然后通过网络改号软件,伪装成公检法单位的电话号码拨打用户手机,接着以涉嫌诈骗洗钱、法院传票、信用卡透支、邮包藏毒等方式恐吓受害人,接着再以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为由,要求对方将钱款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真实案例:刘某接到一个自称是银行客服人员的电话,询问其是否在某市开通了一张信用卡,透支已经2万多元。刘某称自己没有这张卡,根本就没有办过信用卡。对方说可能是别人冒用其个人身份信息办的,还称帮助刘某将电话转接到武汉市公安局。电话接通后,对方自称姓杨,称要帮助刘某查一下是否有在其名下盗办的信用卡。过了一会儿,这位“杨警官”告诉刘某说其涉嫌一起特大网络诈骗案,对方用刘某的名义办了一张信用卡,一共用这张卡骗了189万,而且还称刘某从中提取了18.9万元。刘某听后告诉对方自己并没有办信用卡,也不认识那个诈骗犯。这时,一位自称姓张的队长接过电话对刘某说需要清查资金,将其钱款转入安全账户中,待资金查明后会将钱款退还给刘某,随后给了刘某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的网址和这起诈骗案的案件编号,让刘某登录网站输入案件编号看看。刘某听后半信半疑的登录了网站并输入了案件编号,发现上面竟有自己的“逮捕证”!这时“张队长”告诉刘某,因为这个案子是秘密进行,这些都涉及保密,从现在开始关于这件事不能让别人知道,家人朋友也不可以,否则后果自负。刘某此刻已经彻底掉进骗子精心策划的陷阱中,就这样陆陆续续地将钱转向所谓的“安全账户”。当转完钱再给对方打电话,发现对方电话关机,这才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公检法机关作为执法部门,是绝对不会使用电话方式对所谓的涉嫌犯罪、银行卡透支等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公检法机关及其他部门之间也不会相互接转电话,勿轻信秘密办案而独自听人摆布。另外,公检法等部门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凡通过电话、短信要求您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进行资金审查的,请一概不要相信,防止上当受骗。
冒充网店客服诈骗
此类案件中,诈骗分子先是通过不法手段获取事主的网购信息,然后冒充客服声称受害者购买的东西由于质量问题等原因,主动要求退款退货(有的还给补偿),须按照他(指诈骗分子)说的来做,否则无法完成退款。然后诱使受害人开通支付宝内的借贷项目,再根据信誉申请不同数额的贷款。在贷款到账后,嫌疑人发送二维码让受害人通过支付宝扫描,从而将受害人支付宝中的钱款转走。
真实案例:“您好!我是淘宝网客服,您前两天在网上买的商品质量不合格,需要给您退款……”汪某在家中收到这样一个电话,对方称自己是淘宝网的客服,说汪某前两天在淘宝上购买的物品因质量检测不合格,需要进行退货退款。汪某听到这位“客服”准确的说出了自己购买的物品,就相信了对方。接着,这位“客服”又称钱款已经退还到汪某的支付宝中,让汪某查收一下,汪某查看后发现没有收到退款信息,又跟这位“客服”说没有收到退款。这位“客服”告诉汪某换一个方式查,需要到支付宝里面的芝麻信用查看。在对方的“指导”下,汪某在“趣店APP”中借款了3000元,随后,“客服”让汪某扫描指定的二维码,以便将“退款”之外多余的钱返还给自己。稀里糊涂的汪某按照对方的要求一步步进行操作,最终被骗走了11000元。
警方提示:1、接到自称“客服人员”的电话时,不必忙于判断对方身份的真实性,只需直接与原先的网购平台或店铺的客服取得联系,进行核实,如在淘宝上购物,便通过阿里旺旺与原先客服取得联系,不要轻易添加陌生QQ、微信进行所谓的“退款”操作。
2、关于网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应该用购物网络的特定联络工具进行,不要轻易添加陌生QQ、微信进行所谓的“退款”操作。
3、网购退款不需要在支付宝客户端做任何操作,更不要开通蚂蚁借呗、来分期、招联好期待及亲密付、微粒贷、京东白条、360借条等金融信贷产品。
4、由于二维码很容易制作,凡涉及钱财时,不要轻易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务必提高警惕进行核实,避免上当受骗。若不熟悉APP上的新功能,则不要随意使用。
冒充领导诈骗
骗术一:骗子先从“领导”角度下手——给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发送病毒链接,一旦点击,领导通讯录中所有联系人的号码、姓名均会落到骗子手上,通过备注,骗子还可轻松梳理出关系网,进行精准诈骗。
骗术二:骗子通过非法手段,将市民手机号和身份信息搞到手,再以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的身份为“幌子”,用一条“换号”短信,骗你上钩。尤其当你回复“收到”后,骗子就正式“住”进你的通讯录,并将你定为实施诈骗的“头号目标”。“潜伏”成功后,隔一两天冒出,以各种借口向你要钱。
真实案例:许某与其丈夫在家中休息时收到一条短信,对方自称是许某丈夫的老板杨某,称自己手机号已更换。当时,许某其丈夫也没有在意。第二天中午,对方给许某发来一条短信,内容是让许某给一个帐号转账70000元用来处理关系。许某看到领导发来的短信不敢迟疑,就与其丈夫一同到银行,通过手机银行分三次转给对方。转账完成后,这位“杨老板”又发来短信称钱不够还需要再转80000元,这时许某与丈夫就感觉事情不对,于是就拨打了杨某原来的手机号,杨某接到电话后称自己没有换过手机号,也没有让许某转过钱用来处理关系,这时,杨某才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尽量不要在公共场所的电脑及网络上通过QQ、微博、微信等留下自己以及亲友的真实信息;小心使用手机名片标注功能,以防手机丢失时重要联系人信息被骗子盗用。对于陌生人的电话和短信时,一定要小心。如果接到“猜猜我是谁”、“公司领导的声音都没有听出来”这种电话的时候,不要去根据声音猜测,不要急于说出猜到对方的名字也不要透露自己更多的信息。
冒充消防大队采购物资诈骗
利用受害人对于消防大队的信息和利益驱使的心理实施诈骗。其中一部分案件为冒充消防大队后勤采购人员实施诈骗,金额较小,主要以采购物资、做工程等为由实施诈骗;另一部分案件为冒充消防大队领导实施诈骗,金额较大,且诈骗时间段较长,犯罪分子可能利用几天的时间去取得被害人的信任,以确保诈骗成功。
真实案例:刘某在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消防大队的领导,问刘某现在消防大队有个打地面的活干不干,刘某听后接下了这个工程,之后对方就让刘某下午到消防大队商议价格。过了一会儿,对方又打来电话,称,还需要一批即食大米,想让刘某帮忙购买并且能获得一部分的利润。刘某表示答应后,对方随即提供给刘某一个电话号码。刘某联系厂方后对方称有货,但是厂方表示必须先交定金才能发货,刘某觉得是“领导”介绍的很放心,并没有起疑心,于是将10000多元定金打入对方账号,但是转账之后一直联系不上对方才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消防部门不会以任何名义外包或指定工程,凡是自称消防支队领导或干部,上门或来电推销、承揽工程、物品物资,或订购、采购物品物资的,均为诈骗,可直接报警!若有疑问,可直接咨询社区民警或是消防部门。
冒充熟人诈骗
冒充熟人诈骗就是骗子通过QQ、微信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等媒介,冒充受害人的亲戚朋友、同事等熟人,以遇到急事、还钱、交学费、代购等借口,要求受害人转账汇款或购物代付等方式骗取受害人钱财的案件。冒充QQ好友诈骗,犯罪分子先通过互联网搜索目标对象,再进入目标对象的QQ空间,收集掌握其生活习惯及朋友关系等信息,接着使用一个新的QQ号码,把头像、简介、空间等信息都复制成跟目标对象的QQ信息一模一样。然后利用这个假冒的QQ号码,编造各种剧情,骗取对象好友的信任并设法让对方转账,一旦得逞,就马上将事主拉黑。
真实案例:一天,在家休息的王某收到QQ好友发来一条消息,称,自己的朋友受伤了,急用钱,想借3000元用,过会儿会将借王某的钱用银行转账的形式还给他,在QQ上给王某发了一张银行转账的图片,并提供了对方朋友的微信号。此时,自称王某朋友的那人又给王某发了一张其朋友受伤在医院的照片,王某看到照片后就相信了这位朋友的话,加上对方微信通过发红包的形式把钱转给了对方。发完红包后,王某就打电话联系了他的这位朋友,问其朋友在医院怎么样,此时对方却说其朋友并没有在医院,也没有什么朋友受伤,王某这才发现自己被骗。
警方提示:1、广大市民要注意隐私保护,尽量不要在QQ、微信等网络工具上储存自己和亲友的真实信息及相关图片资料,谨防被不法分子通过盗取真实资料信息,用于实施诈骗。凡在QQ或者微信等聊天交友工具上聊到“借钱借物”等信息时,要提高警惕!
2、牢记“防范三招”。第一招:不轻信。牢记“眼见不一定为真”,不要轻信QQ或微信好友的真实身份,当QQ或微信好友要求汇款时,应立即与该人取得电话联系,印证对方的真实身份;第二招:不透露。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不要轻易点击查看对方发来的链接、图片等信息,避免个人信息泄漏;第三招:不转账。学习了解必要的银行卡常识,不要轻易尝试使用自己不熟悉的银行业务,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冒充子女诈骗
一直以来,子女教育培养都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诈骗分子摸准了家长在孩子身上舍得投入的心理,通过QQ冒充孩子,以报名校辅导班需缴纳学费为借口实施诈骗,屡屡得手。
真实案例:市民王女士在QQ上收到女儿发来的消息,“妈妈,学校邀请到清华大学资深老师来办培训班,我也想参加。”李女士看到消息后立刻向“女儿”了解情况,“女儿”告诉她,这次培训机会难得,已经有很多同学报名了,一门功课9900元,要是参加的话需要立刻向培训班账户打款。看到女儿的学习热情,李女士深信不疑,立刻向所谓培训班统一收费账户打款19800元。“妈妈,我们需要培训三门课”、“妈妈,培训班说还要再缴纳保证金”,就这样王女士又先后给对方汇入9900元、20000元。后来,“女儿”又要求王女士继续汇款,这时,王女士才察觉不对劲,经过和班主任联系,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警方提示:冒充子女要学费,冒充同学借钱花,冒充老师骗家长……诈骗分子将黑手伸向学生及家长,不断翻新作案手法,精心设计骗局。学生家长遇到此类孩子以学费、培训等理由要求转账汇款的情况,一定要当面或采用电话、视频聊天的方式联系孩子核实情况。一旦无法和孩子取得联系,要及时联系学校和班主任老师,不要盲目汇款,以免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
新闻推荐
多举措保证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胶州三中做好开学前食堂供用商选用工作,确保食材质量有保证
8月26日,胶州市第三中学召开了食堂大宗食材统一配送供应商选定联席会议,由家长代表、学生代表、教师代表组成的学校膳食...
胶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