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礼贤在青岛的历史印记(上)

青岛早报 2018-05-13 06:16 大字

德国人理查德·威尔海姆(RichardWilhelm)自学习中文后,读中国经籍,深深赞赏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自取中文姓名,姓卫,名礼贤,字希圣,自称中国山东人。近百年来,介绍卫礼贤的中文著作中,也有人将其名译为尉礼贤、卫理贤、威廉夏儿特。

兴办礼贤中学

1873年5月7日,卫礼贤生于德国斯图加特,他的父亲是一位宫廷画师。在家乡中学毕业后,卫礼贤进入图宾根大学,这一年(1891)他18岁。

年轻的卫礼贤对诗歌、音乐、美术、哲学都很爱好,被称为少年饱学之士。由于他对神学的研究,毕业后他成为一名牧师的副手,由于卫礼贤为人温和、坚忍、博学,牧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卫礼贤作为同善教会的传教士被派来青岛,由德国乘船到上海,再转乘火轮到青岛。

卫礼贤到青岛即如饥似渴地学习中文,很快能讲汉语。同某些德国人不同的是,他深深同情贫穷的中国人,在学习中他认为中国是有光辉文化的民族,所以当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时,他同情中国人,尽自己的力量,处处为中国辩护,因而也受到中国人的信任。

1900年卫礼贤在中国人居住区的大鲍岛区胶州街的住宅建成以后,立即开办了一所学校,当局希望只为在青岛的外国学生服务,而卫礼贤却招收中国学生,以培养现代化人才,并以自己中文名字“礼贤”命名,叫“礼贤书院”,开始有二十名中国学生;1901年开始在大鲍岛东山(今上海路)陆续兴建校舍,学校迁至上海路,自己住宅也建在学校南边。

民国政府成立后,统一学制,分建大学、中学、小学,礼贤书院改称礼贤中学,高中分设普科、工程科、德文科三科,校舍陆续扩大,教学设备曾是青岛中等学校中设备最好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有专门实验室及完备的实验设施,学生宿舍有二人间、三人间,且有宽敞明亮的食堂,可与大学宿舍相比。

礼贤中学一度由劳乃宣任校长,劳乃宣不仅是一代学者,还在晚清任过学部侍郎兼京师大学堂监督。其以相当于教育部副部长、北京大学校长的身份任中学校长,这在全国是唯一的。

在几次全市中学“会考”中,礼贤中学分获高、初中第一名。如一代学者王献唐、周叔弢、孙方锡等人均出自礼贤中学。

早前,清末以山东高等学堂正斋(本科)毕业生优秀者为“优贡”(贡生的一种),山东学台允准礼贤书院优秀毕业生也可选拔出“优贡”。第一届毕业生中,谭玉峰即被选为代表,因而校声大震。山东巡抚杨世骧以卫礼贤办学有功,向清廷奏请封赏,清廷谕旨封赏卫礼贤四品顶戴,即受到大学校长的礼遇。

卫礼贤于1905年又开办了一所女子中学,以自己妻子中文名字命名,叫淑懿女中,当时受中国封建思想的影响,女子入学很少,首届学员仅五人。

他又向德国胶澳总督建议,在青岛建立一所大学,德国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与清政府协商后,在青岛由中德合办了青岛特别高等学堂,因为中德合办,俗称“德华大学”,又因地处黑澜,也有人叫它“黑澜大学”,分设预科、本科,本科有政法、农林、工程、医学等系,学制四至六年。

1914年日占青岛后,德华大学迁往上海,与同济医学专科学校合并成立了同济大学。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曾任青岛市市长的赵琪、胶济铁路局长栾宝德等都出自德华大学。 (未完待续)

摘自《青岛的故人们》,青岛出版社

新闻推荐

李哥庄镇中心卫生院护理团队——团结协作 创先争优

这是一支技术精湛的队伍,屡次斩获卫计局举办的护理技能大赛乡镇组团体一等奖。团队成员孙克青获2016年山东省岗位练兵比赛二等奖,吴占鹏获2017年青岛市岗位练兵比赛一等奖;这是一支凝聚力强的队...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