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秀美豹竹涧千年云台观

青岛早报 2017-11-12 03:35 大字

□谭晓鹏

豹竹涧位于平度城北三公里梨沟村两髻山前,涧中平旷处有巨大磐石,是为“云台”。云台旁有唐代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始建的古云台观,唐、宋、金、元时为胶东名观。

康熙和道光《平度州志》及明清文人诗词中都有记载,观内曾有茂密的丛竹,“豹竹云台”与“荆坡雪梅”、“云山翠竹”、“大泽晴云”、“门村漱玉”、“圣水浮金”、“宁冢双松”、“采村烟柳”并称平度古八景。但为何称之为“豹竹”?说法不一。明代平度进士毛宗鲁诗“隐雾数层傍林馆,新梢粉褪豹纹斑”,是说这里的竹子上有状如豹子身上的斑纹。清初官靖共(字衷寅,号方山,顺治三年丙戌科进士,任刑部主事,历升郎中)的诗却说“旁蹲奇石多如虎,莫怪漪漪似蔚文”,认为丛竹旁的奇石状如虎豹,将“豹竹”看成石头与竹子两物。清乾隆时知州陈时贤又有新解,“枝舒宛起棱棱爪,丛伏浑生炳炳斑”,认为竹枝像豹子的爪,究竟哪种解释符合“豹竹”命名的本义或最为恰当,至今没有定论。

豹竹涧内,水丰草茂,石异松奇,蜿蜒溪间,多飞瀑流泉。仿佛山川的灵秀都汇到了这一山涧。云台观建筑雄伟而秀雅,在苍翠的古树之下,微微现出高大殿宇的飞檐,壮丽的高阁,横跨在迂回曲折的溪流上。清初胶州文士张谦宜有“树杪涌飞甍,阁跨溪涧曲”之句,便是云台观王母阁独具建筑特色的最好见证。自唐建道观始,虽经多次毁建,但道士未断,香火不绝。而且他们行善积德,搭桥铺路,甚至兴办义学,造福百姓,受到当地官民的称赞和纪念。后因战乱,解放前原道观被毁。

豹竹涧云台观内有特色的道教景点除了主体三大殿之外,还有道士坟、云台石刻、仙人洞、玄龟等景点。特别是道士坟,现存数量和质量都相当可观,具有非常鲜明的北方道教特点,与终南山道士墓地同属于全真教派的独特丧葬习俗,在全国各地道观中并不多见。

云台观明朝嘉靖年间的主持“李真人”是一位名重当时的“黄冠”,被称为“仙人”。传说万历后期吏部尚书掖县人赵焕来游山时,对云台观中的一切都十分熟悉,因为他就是李真人转世。这类充满神奇情味的故事,更给豹竹涧增加了许多神秘诱人的色彩。

除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和道教建筑,豹竹涧内溪涧崖壁上的摩崖石刻也值得一观。涧西岸峭壁上有明代中期刻石一组,主要有榜书“云台观”三字,明成化年间游人题记一组,行书五绝诗及题款。云台观东南石壁上有“林壑尤美”,西侧山峰半腰石壁有“听经”,涧北山峰上有“孤峰竦峙”三处石刻,皆为晚清平度书法家于乐三所书。云台观北有一小型瀑布,东壁上有“细乳”二字,为民国平度知名书法家李笑山(名长淑,字笑山,晚清附生)所书,刻石内容与周围景观相得益彰,为涧内增色不少。

为开发旅游,2001年在原云台观的旧址上进行了重建,现占地约360平方米,由正殿、偏殿以及钟楼等建筑构成,供奉有老子、王母等神像。观内遍植翠竹,千古道观、亭亭丛竹隐伏于山涧奇石中,虽难复 “豹竹云台”之旧时盛景,但也不失为一处探幽、踏青、游玩的好去处,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游人络绎不绝。

文字参考:康熙和道光 《平度州志》、《平度历代碑刻研究》等。

新闻推荐

全省“城市报盟”掀起

昨天,全省城市都市报合作联盟(以下简称“城市报盟”)成员单位同时掀起了一股马洪文先进事迹的报道热潮:《淄博晚报》《今晨6点》《潍坊晚报》《济宁晚报》《泰山晚报》《威海晚报》《黄海晨刊》《鲁...

胶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