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那年那月那些事儿

金胶州 2014-02-19 11:44 大字

栾敏

1962年阴历10月,时年8岁的高丰绪和全家人照了一张全家福照片。照片上的人分别是父亲高敬之、母亲徐桂花,以及哥哥、嫂子、大姐、二姐和4岁的小侄子。

高丰绪还记得,照片是在现在维客附近的一家照相馆拍的,照相馆是平房,朝西的门,后来成了古董商店。高丰绪家当时住在灵神庙街24号,哥哥、大姐是皮鞋三厂的工人,嫂子是麻纺厂职工,小姐姐还在上学。当时刚刚过了困难时期,开始有饭吃了。一天家里父母趁着全家人都在,就去拍了这张全家福照片。

高丰绪说,他们全家在城里住到1966年秋,因为家庭成分是开明绅士、破落地主,还因为在一次开大会选举的时候父亲正在抽烟,在表态的时候没顾上举手,就被认为是反对共产党,牵连到全家被下放农村。

1966年秋,全家人被下放到里岔镇观音堂后村,在那里全家住了13年。小姐姐17岁时候作为知青下乡到良乡村,大姐姐后来嫁给现九龙办事处大西庄村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后来小姐姐也在大西庄村找了对象。

在农村,母亲给邻居缝衣服、绣花、剪窗花,不管走到哪里,家人都与人和睦相处,和乡亲们相处很好。母亲会剪纸,高丰绪从小耳濡目染,也爱上了剪纸,六岁那年高丰绪就跟母亲学习剪窗花,很快掌握了剪纸技巧。他还把窗花分给邻居们,在左邻右舍中小有名气。

哥哥由于心灵手巧,是皮鞋三厂的技术骨干,后来被召回厂里上班。高丰绪先后在青岛制药一厂、二厂,1979年落实政策,全家返城,高丰绪被分配到公路局当了一名养路工,他就利用空余时间练习剪纸技艺。经过不懈地努力,他的作品开始见诸报端。自1970年至1990年,有“回娘家”等20多幅作品在《文汇报》、《大众日报》等报刊发表。

高丰绪说,当时家庭生活拮据,只有拿起剪刀才能够暂时摆脱生活中的烦恼。但他从来不把剪纸当成“摇钱树”,无论左邻右舍、同事朋友,让高丰绪剪几幅窗花,喜字什么的,有求必应。1994年12月,胶州市文化局、文化馆、博物馆、文联联合为高丰绪举办了个人艺术美展,共展出160余幅作品,受到市政府的表扬及奖励。

举办个人艺术美展后,高丰绪的知名度提高了。当时来胶州投资、考察、探亲的外商、华侨、港澳台胞,多人登门索求作品,不管给多少钱,高丰绪从不计较。作品先后被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澳大利亚、美国华人街、港、澳、台等外商华侨及友人收藏。

中国申奥成功后,高丰绪就着手搜集资料,创作了56个民族迎奥运的长卷,采用条幅长卷装裱,艺术风格独特,边幅上下有喜鹊、梅花、老鼠,绢头绢尾有字体,中间是56个民族的舞姿、服饰、生活习惯图案。

经过不断地努力,高丰绪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让剪纸这门艺术焕发出无限的艺术光彩。其作品也先后获得100多项大奖。看着眼前的老照片,他感慨地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当年怎么也没有想到今天的社会能发展到这样繁荣,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迷上剪纸这一爱好。”

新闻推荐

耄耋老人寒冬落水 好心村民奋勇施救

...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