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戏剧览胜:根植于民间的庄浪影子腔

甘肃日报 2015-11-17 07:44 大字

戏剧览胜:根植于民间的庄浪影子腔

□魏俊舱

庄浪县位于六盘山西麓,直接伏羲古都天水,临近古文化发达地区陕西,是丝绸之路上的大镇、名驿,自古民间文化丰富活跃。影子腔扎根庄浪这块土壤中,活跃在庄浪和周边静宁、秦安、张川、华亭、隆德等地以及四川、青海的一些地方。

影子腔是皮影戏中的一种,道具与皮人和一般皮影戏相同,所不同的是唱腔。它以庄浪地方民歌包括陇东道情为基调,糅进了陕西一些民间曲子成分,经不断创造加工而成一种独特的腔调儿,因用于皮影戏,所以称影子腔。最早出现于清末,代有传人。此曲目前公认的始创者是魏廷俊,《庄浪县志》也有记载。

魏廷俊(1871年-1928年),庄浪县卧龙乡魏山村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从陕西临潼来了一班子唱皮影戏的,他们唱的是“弦子腔”,弦子腔属临潼地方民间曲子中的一种,魏廷俊一听就爱上了,诚心拜师学艺,跟着他们四处游走唱弦子腔皮影戏了。魏廷俊跟着临潼人唱皮影戏约两年,归来后把新学到的东西巧妙地糅进了他以前所掌握的庄浪民间曲子之中,再次创造提高,使其更加优美动听,过后盈耳,大家就叫它“庄浪影子腔”,他不会写谱,凭口念心记,日久不忘。后来魏廷俊与王东梁(号王铜匠,县内朱店镇王家川子人)合作,置买箱子,收徒组班排练演唱。

影子腔文乐以三弦、二胡为主;武乐以小锣、拍板、甩子(碰铃)为主。影子腔的板式主要分为两类,花音、苦音,节奏分为慢唱、紧唱和中速唱。慢唱俗称“平腔”,紧唱俗称“撩子”,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速唱多称“中音”。行腔多用“哎”“啊”衬字,在游弦中自由说唱,尾声必用滑音。其曲婉转自如、流畅优美,唱到喜悦处铿铿锵锵,热烈欢快;唱至忧伤处,凄凄切切,风声鹤唳,最易动人情感,发人幽思。有的段子用帮腔(又称“满台唱”),把剧情推上一个高潮又一个高潮。多选用传统秦腔剧本,代表剧目有本戏《葵花镜》《孝廉卷》《忠孝图》《全家福》等十几本;折子戏有《李彦贵卖水》《麒麟送子》《狐狸闹书馆》《庙郎认母》《华亭相会》《草坡传信》等二十几折。没几年,他们的影子腔皮影戏就唱红全县,后来县内又有几家效仿学习、组班演唱,庄浪影子腔皮影戏成为一个新剧种。

“文革”时,皮影戏遭破坏禁演,改革开放后在民间开始有活动,但均采用秦腔。因影子腔精者人少,前人已逝,后乏学者,传承困难,几被遗失。1987年,为抢救民间文化艺术,庄浪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走访了几位民间老艺人,对影子腔进行了搜集整理,后将此腔用在经过改编的民间流传的皮影戏《剪花灯》(原名《杨月贞找夫》)上。该剧参加了平凉市的文艺调演,因地方意味浓厚,异曲异味,获得了好评,剧本、演出双双获奖。200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后,县文化馆组织人员对影子腔又进行了一次普查建档,2010年申报列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新闻推荐

扶贫一线“知心人” ——华能甘肃公司干部驻村帮扶纪实

扶贫一线“知心人”——华能甘肃公司干部驻村帮扶纪实本报记者严存义他们是6名国企职工,却在6个贫困村一待就是4年。4年里,他们吃住在农村,帮助群众谋划增收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

庄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庄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