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贫一线“知心人” ——华能甘肃公司干部驻村帮扶纪实

甘肃日报 2016-08-01 09:45 大字

扶贫一线“知心人”

——华能甘肃公司干部驻村帮扶纪实

本报记者严存义

他们是6名国企职工,却在6个贫困村一待就是4年。

4年里,他们吃住在农村,帮助群众谋划增收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扶贫一线的“知心人”。

他们就是华能甘肃公司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在他们的带动下,4年来,华能甘肃公司累计投入650多万元帮扶资金,改善了庄浪县通化乡6个贫困村的基础条件,培育富民产业,增加贫困村农民收入。

把支部建在扶贫一线

“以前在城里上班,对农村不了解。现在到农村帮扶,不学习不行。”驻刘善村的一位帮扶干部这样说。

去年以来,华能甘肃公司把双联与***结合起来,成立驻村帮扶工作队,并提出“学在先、走在前、带好头”,激发工作队***干劲。

驻村帮扶工作队把支部建立在扶贫一线,由1名工作队总队长和5名队长建立起临时党支部,建立队员分工负责、24小时驻村等工作制度。

平日里,工作队长们带着工作日志,深入贫困村和田间地头,看产业、问收成,话发展、听建议,分析研判致贫原因。工作队还完成了贫困户信息采集、建档立卡等工作,实施挂图作业,真正做到了底数清、责任清、任务清。

把富民当作第一要务

工作队驻村后,走遍了6个村1636户村民,征集群众意见及建议460多条,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致富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工作队对接县上***方案,协助乡村干部逐户制订了脱贫目标计划和脱贫措施,将帮扶责任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贫困村发展的最大因素。为此,华能甘肃公司3年累计投入资金490多万元,硬化4个村12.4公里通村道路。各工作队长积极发挥项目实施协调员和资金使用监督员的作用,争取资金在陈堡、刘善两个村各新建一处综合服务中心,解决了村“两委”办公和服务群众无场所的难题。新修新后庄村产业路6.5公里,为陈堡村六社修建了1座漫水桥,解决了群众种地难、行路难问题。

华能甘肃公司联系的6个村均地处关山林缘区,气候高寒阴湿,农业基础条件差。如何帮助这里的贫困户摘掉“穷帽子”、鼓起“钱袋子”?工作队深入贫困村“把脉开方”,提出发展中药材、林果业和劳务输出产业,促农增收。

在工作队的帮扶下,去年有648户贫困户户均种植1亩中药材,帮扶队积极为贫困户联系中药种子、地膜、化肥等农资。目前6个村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000多亩,还建起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中药材已成为贫困户增收的主要产业。

把解民忧作为根本要求

放弃休息日、节假日,设身处地为贫困户增收着想,为贫困户排忧解难……去年以来,华能甘肃公司帮扶工作队在扶贫攻坚“主战场”上转变作风、锤炼党性。

“农村真是广阔的天地,一年多让我学到不少。”一位工作队长说,在双联中大家学干农活、学说群众话、了解百姓苦,把自己融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交朋友,增强了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目前6名工作队员都已经成为发展旱作农业的技术员,经常在田间地头帮助群众干农活。

帮扶队的干部也成了贫困户的“贴心人”。陈堡村村民张瑞因患结核性脑脊髓膜炎,半身瘫痪,长期卧床不起。工作队员先后多次到张瑞家里探望,并向公司及时汇报。公司动员员工捐款1.1万元,工作队员自发捐款、借款垫资,凑了5万元医疗费,并为张瑞联系了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帮扶一个村,强一个支部,促一方发展”。各驻村工作队着眼长远,帮助6个村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分别建立起互助基金协会,注入资金60万元,增强了发展后劲。

新闻推荐

精准施策铺就脱贫路 ——庄浪县推进***精准脱贫纪实

精准施策铺就脱贫路——庄浪县推进***精准脱贫纪实本报记者惠程华通讯员席啸严酷的自然条件,让关山脚下的庄浪县,连在了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的苦藤上。长期以来,山大沟深的庄浪人只能靠天...

庄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庄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