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走近大众——平凉市2016年全国科普日暨科普大篷车联合行动侧记
□本报记者刘英娜文/图
“这是什么啊?真厉害!”一下楼,九年级四班的陈云帆就被乐高活动中心展区的各种机器人模型吸引,他和同学们挤在展台前好奇地看着被遥控的机器人倒出一杯饮料,发出阵阵赞叹。“这是用积木搭建的一条蛇,遇到障碍物就会停止前进,张开嘴攻击,你可以把手放在它前面试试看。”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陈云帆把手放在“蛇”前面,遮蔽住它的视线,“蛇”果然张开嘴,露出红色的“獠牙”。
这是9月20日,记者在平凉九中看到的一幕。今年科普日活动期间,围绕“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的主题,市、区科协、教育局等主办单位在活动组织中突出互动性、参与性的科普展示、互动、体验活动,让科普大篷车开进平凉市各县区部分中小学校,和同学们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静宁县红十字和谐医院医疗团队的志愿者们此次跟随科普团队进行急救知识普及,每到一处,志愿者都要进行详细讲解和演示,并指导公众和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看着简单,没想到做起来还挺费劲的。”平凉九中七年级四班的马蕊琳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进行了半个循环的胸外心脏按压,已经有点吃不消。“这些同学力气可能不够大,我们主要是想让他们了解到相关知识和程序。”志愿者解释道。
红旗街小学组织同学们在人民广场进行参观,同学们在展台前摸摸这个,试试那个,兴趣浓厚。特别是会打太极的机器人手舞足蹈的样子,吸引了众多同学围观,“让他转个圈”、“最好翻个跟头”、“哈哈,要跌倒了”,同学们被机器人的动作逗出满脸欢笑。“转动手轮,通过齿轮、链条、皮带等传动机构,就能敲响锣鼓。”五年级二班的蒙怡娜一边念着展板上的原理,一边转动手轮敲响锣鼓,感觉很有意思。红旗街小学老师陈小利告诉记者,平时同学们很少接触到这些,科学课也只是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学生求知的欲望很强烈,但受条件限制,平时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很少,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让同学们能接近科学,感受科技的魅力。”
与这两所学校相比,崆峒区广成学校的同学们就幸运很多。上学期学校在“启智楼”建成了全新的“科技长廊”,在环境搭建、氛围营造上下了一番功夫,一踏入这里,屋顶繁星璀璨,好像踏入太空的感觉。在科技知识普及区,悬挂着关于动物、航天、三次革命等相关知识的展板,新建成的两个展室里陈列着60多件展台,同学们和参观者可以在这里进行声光体验、运动旋律、电磁探秘等多项互动体验。
“老师,为什么机器人能唱歌?为什么没有弦却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为什么小球会飘起来?每次来到展室,孩子们一个个都成了‘问题宝宝\’。”广成学校老师翟蓉说,“科技长廊”建成后,每周的校本课程会安排在展室上课,对低年级的同学来说,培养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也成为高年级同学书本知识的补充课堂,还有其他学校的同学、家长来参观,利用率比较高。“可能现在孩子们对这些还是浅显的认识,但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会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但至少他们见过、知道这些,也能从小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明白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今年科普日活动期间,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回展分别在崆峒区和灵台县启动,以便更多公众能享受到科普资源。“在体验中产生兴趣,在探索中提出疑问,在发现中了解原理,在思考中启迪智慧,我们希望科普活动能播下更多科学的种子,让更多人感受到科学带来的快乐。”甘肃科技馆党支部书记白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英娜10月31日下午,灵台代表团对市第四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全市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讨论,代表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灵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灵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