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西北诗人的吴中笔记

天水日报 2019-07-19 12:27 大字

李满强

江南自古繁华,自唐宋以降,多少文人墨客在此流连忘返,留下数不清的绮丽文字,自是不必言说。而我这里要说的是另一个版本的江南,是一个西北人眼中的吴中。叶梓是天水人,数年前移居吴中,专职从事文学创作。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故里,也是杜甫流寓时途经之地,那里深厚的人文积淀,滋养了许多文人志士。叶梓青年时既以诗成名,后又转向散文写作,历经数年的探索与实践,他的散文创作已然有了自己的气象与法度。

翻开散文集,首先吸引我的,自然是书名《山水客》。与山水为伍,是一种慢生活,也是一种向内和撤退的生活。前几年,著名旅美作家木心的一首《那时慢》风靡华人阅读圈,甚至被歌手谱成了曲进行传唱。这首短诗流行的背后,是人们对旧生活的怀念,是一代人的精神回溯。而叶梓的《山水客》体现的正是这种特质。我们日常生活的滋味,是附着于一些具体细节之上的,尤其是江南生活,更是如此。这本集子以山水为基点,延展到风物、美食、历史文化等层面,叶梓以他现在生活的吴中为圆心,对中国南方生活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呈现和解读。

叶梓是一个有心人。对于众多的普通游客而言,江南吸引他们的,也许是一缕新茶的幽香,也许是一座园林九曲回环欲说还休的韵味,甚至,可能是竹影摇窗的朦胧之美……但对于像叶梓这样一个优秀散文作家而言,除了要展现浅层表象的江南之美外,他更需要深入表现江南的历史和气韵。但是,当我们面对一些历史名人或者重大题材时,许多作家都会落入引经据典的老路子,写出来的东西了无趣味。而对于叶梓而言,似乎不存在这样的顾虑。他的《横泾九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写到抗金名将吴璘时,他的开篇让我不禁莞尔:“第一次听说横泾有一座吴璘庙时,我像打了鸡血似地马上给甘肃诗人李满强打电话:‘吴中有座你们静宁人的庙,赶快来看!’他正在小县城的麻将馆里玩得开心,有些慢条斯理地回答:‘骗人的吧!’语气分明半信半疑。”似乎是信手拈来的句子,不但巧妙地交代了吴璘这个英雄人物的线索,也从侧面交代了作家率真的形象,促生了我们继续往下读的念想,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书写,体现了一个优秀作家举重若轻的深厚功力。这样的写法,在《黄茅渚即景》《桥啊桥》等篇章里,都有很好的体现。

散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相对于小说、诗歌而言,也是当下受众最多的文体。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散文的创作似乎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借物言志的写作无限制的虚化和拔高,给人以凌空虚假之感;另一个是近几年,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受西方自然主义的影响,密集的叙事散文,给人以沉闷芜杂的感觉,让人不忍卒读。甚至出现了虚构的细节,模糊了散文和小说的界限。窃以为中国有着良好的散文传统,尤其是明清的笔记和小品,代表作家诸如张岱、袁枚等,许多篇章,都是短短六、七百字,叙事抒情一步到位,简约、精准,回味无穷。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因为在叶梓的《山水客》里面,我很明晰地看到了他对这种散文传统的承继。比如,在《旺山手记里》,有这样一节:“五瓣井,五口小井。仿佛旺山亲密无间的五姐妹。一朵无关季节只关风月的五瓣梅,开放在旺山西北,清纯得像遗落在大地偏远之隅的一阕梦境:因为相依相伴,瓣瓣都不孤单。”这样的书写,形神兼备,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如同武侠小说中的高手,不见招式,但刀刀致命。仔细想来,应该是叶梓早年的诗歌功底,锻造了他惜墨如金的散文写作风格,当然,也是他博览群书,视野开阔所致。

我留意到,《山水客》典雅的腰封上有这样一句话:一个西北诗人的吴中笔记。笔记是中国古代记录史学的一种文体,内容驳杂,体式随便,叶梓正是秉承这一传统,借山水的外衣,在适度抒情与独特的异乡人角度之间从容落笔,在日常生活与历史文化之间自由游走,留下来的,恰是这一册诗性的《山水客》。

新闻推荐

甘肃日报社社长、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光庆带队来静宁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调研活动

实地调研对接交流召开座谈会7月2日,甘肃日报社社长、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光庆带队来静宁县...

静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静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