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王”闹村记
□本报记者李建军柳静霓
5月是一年中槐花香味最浓郁的时候,也是吉林村的孟瑞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候。
离静宁县城40多公里的原安乡吉林村就像一个“世外桃花源”,这里粉源繁多、环境安静、鸟语花香,是个适宜蜜蜂生存的好地方。退耕还林造就了漫山遍野的洋槐和野毛桃等乔灌树种,加上当地农作物种植多样化,家家户户盛产杂粮,尤其是种荞麦的农户多。***开始后,吉林村高密度栽植,面山上生态林已达到2100亩,为养殖蜜蜂提供了充足的蜜源保证。
太阳照在蜂厂的时候,孟瑞打开蜂箱,看着蜂群“轰”地一声四散飞向沁人心脾的紫槐花,一只只小蜜蜂短吻朝下伸进花蕊采蜜时,他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线。
孟瑞的养蜂场里,一层层蜂箱摆放在绿草丛中,成群的蜜蜂从小小的蜂箱口不断进进出出,忙忙碌碌。孟瑞揭开一个蜂箱,拎起蜂巢,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爬满了蜜蜂,蜂巢里贮满了琥珀色的蜜液。“今年的紫槐开得特别好,荞麦长势也不错,十分有利于产蜜。”孟瑞指着蜂箱说,“今年也是蜂群发展最好的一年。
今年65岁的孟瑞养了50年的蜂,从他记事起,家里就养着十几窝蜜蜂,爷爷把蜂窝交给了父亲,十几岁时,他又从父亲手中接过了蜂窝。孟瑞记得,他刚开始养蜂时,没少被蜂蛰,有一次整个脸都被蜂蛰肿了。“那个疼,比打针还疼。”孟瑞说,现在即使被蜂蛰了,皮肤也不会肿,被蜜蜂蛰过无数次后身体的抵抗力也变强了。
孟瑞是吉林村村民眼中的“蜂王”,蜂场现在已发展到160箱蜜蜂,年收入最好的时候能达到10万元。和一般养蜂人不同的是,孟瑞养的是土蜜蜂,土蜜蜂嗅觉灵敏采百花花粉,产出的蜂蜜浓度比普通的蜂蜜高。“孟瑞有蜂缘,他养得住蜜蜂,命里有蜂财。”提起孟瑞,吉林村的村民这样说。孟瑞自己说,养得住蜜蜂只因为他爱蜂。
“回来回来,下白雨(雷阵雨)了!”孟瑞拿起抹过蜂蜜的蜂斗一喊,蜜蜂好像能听懂他的话似的,轰隆隆地一大片朝着蜂斗飞进来,蜂斗里面一会儿就飞满了,下面还坠着一大疙瘩蜜蜂。孟瑞说,蜜蜂有灵性,认识自家的蜂斗,也能认出优待它们的养蜂人。
每年冬季是蜜蜂最难熬的时候,气候太冷蜜蜂会冻死,蜂厂里生上火炉,会让蜜蜂误以为外面气候也热了,这时候不明真相的蜜蜂飞出来也会冻死,怎么办呢?思来想去,孟瑞给每个蜂箱四周加上4公分的保温板,冬季蜜蜂难过冬的问题就解决了。由于冬季气温低,蜜蜂都是抱团取暖,不怎么运动,抵抗力弱,这时候如果蜜蜂再没有充足的营养也会大批死亡。和别的拿白糖喂蜜蜂的养蜂人不同,孟瑞给蜜蜂喂的是前一年的蜂蜜。
“蜂儿吃白糖容易得病,蜂蜜再值钱也给蜂喂蜜。”孟瑞说,有一年蜜蜂患病死了几窝,他难过了大半年。每天听不到蜂儿“嗡嗡嗡”的叫声,他心里就会着急,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为了增强蜜蜂的身体抗病能力,这两年孟瑞从天水、西峰等地引进了3个新蜂种,同时他还开始学习一些科学养蜂技术,今年蜂群发展特别好。“一进蜂厂就能听到蜂叫的声音比往年大,我就爱听蜂叫声,声音越大越好。”
“蜂王”孟瑞的蜂越养越好,在吉林村的名气越来越大。***工作开展后,吉林村新植了1200多亩早酥梨和苹果园。有了丰富的蜜源,吉林村十多户村民在孟瑞的带动下也开始养蜂。
现在,孟瑞的儿子——孟家第四代接班人孟金玺,成立了静宁县孟氏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金希”牌土蜂蜜商标。他表示,下一步建立自己的养蜂网站,带动村里更多贫困户通过养蜂走上致富路,让土蜂养殖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做出一番“甜蜜的事业”。
新闻推荐
...
静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静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