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永丰的突围

平凉日报 2016-06-14 17:47 大字

□本报记者李晓明

静宁县曹务乡永丰村,旧名“门扇岔”。清同治年间,村民为躲避战乱筑堡而居。如今堡子消亡,但村子依旧处在封闭落后的“围城”之中。

永丰村是全县最偏远的村子之一。出县城,经静宁县城川、威戎、古城三乡镇和宁夏隆德县温堡乡,行程53公里方能抵达。

永丰村是县域地理位置最独特的村子。村子四周,全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的地盘。周边村社得益于民族政策眷顾,基础设施条件和产业发展,始终走在永丰村前面。

永丰村是全县海拔最高的地方。海拔2058米,年均气温6摄氏度,无霜期160天,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全县大多数农民凭发展果园走上富路,偏偏永丰村不适宜栽植果树。

长期以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严酷的自然条件,就像一只无形的绳索,束缚着永丰人发展的手脚。永丰人每前行一步都像在突围。

在土地上折腾了半辈子的贫困户刘军陆,看到女儿在宁夏大武口打工定居后,一直嚷嚷着要搬过去买房、种地。村民穷极图变,蠢蠢欲动,让当了16年村支书的李军属心里格外难受。

也难怪,全村222户1096人,人均仅有2.14亩口粮田,人多地少,种植单一,产量低下。永丰人主要经济收入,就是劳务输出。精壮男人前往银川等地建筑工地,妇女和老人走不远,只好到隆德人育苗基地上打零工。全村三分之一以上的精壮劳力外出打工。

这两年,***政策在永丰村实施,让骚动的村民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为了改变村子的贫困落后面貌,村民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地拧成了一股绳。

2014年8月,修文化广场、村部等没有地皮,王永军等6户村民主动将自家的麦场无偿腾让出来。看到别人主动为村里发展做出牺牲,搬了新地方的村民陈具盆二话不说,将自家6分地大的旧院子无偿拿出来,供王永军等人做麦场。

2015年,2.2公里的通村公路、3.6公里的巷道硬化路、3公里的砂化产业路相继建成。“咱村的公路修得迟,但修得结实。垫层、水稳层、硬化层都超过18公分,质量没一点问题。”李军属说,“全村5个社中,最偏远的杨山社如今也通上硬化路了。以前2米多宽的砂土路只能走架子车、三轮车,现在6米多宽的水泥路大车都能跑了。”

出行条件和生产条件大为改善,村民脸上也有了光彩。

最让村民得意的是,危旧房改造项目,彻底改变了村子的破败面貌。仅两年时间,全村新修住房的多达109户,改造危旧房63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7%。

刘军陆再也不提去大武口居住的事情了。他家去年花了13万元新修了5间砖木结构房子。新房子松木椽檩、钛合金门窗、瓷砖地板、实木家具等,看上去豪华气派,能源项目又配套了2600多元的太阳能热水器和650元的节能烤箱等。他家享受了1.4万元政策补助,也申请到用于发展养殖业的5万元贴息贷款。

“自来水通到院子了,再也不用到井里打水了,想洗热水澡随时都可以洗……”刘军陆说,“现在哪儿都不想去了。儿子小两口在外打工每年挣回两三万元,我务劳16亩地也好着呢,再喂上几头牛,日子也不用再发愁。”

“村里286亩川地,现在全都种蔬菜和育苗了。有了自己的产业,村里人可以去自家田地里去打工了。”李军属说,现在,好政策越来越多,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村民脱贫致富的劲头也足了。

新闻推荐

坚守信仰超越自我

...

静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静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永丰的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