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肃老乡互联网上“爱心义卖”静宁苹果借力疏解“燃眉之急”

平凉日报 2016-04-15 17:55 大字

本报讯(记者刘英娜)“第一批苹果已到大家手中,谢谢大家对果农的爱心”,4月13日,“小农丁”运营总监马惠军在微信上晒出了买家通过“爱心义卖”购买到的静宁苹果。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营销,通过“爱心义卖”帮助静宁果农销售苹果,马惠军的既定目标初步实现。

“苹果丰收,销售不畅,价格低迷,果农发愁。”从去年的收获季开始,“滞销”像是一场传染病,全国多个苹果主产区,都不同程度被“感染”,平凉也没能例外。年初,本报曾刊登系列报道,分析探讨这一问题,引发热议。4月1日,央视财经频道播发消息《静宁苹果滞销果农愁卖心焦》,让苹果滞销的问题再次得到关注。

看到媒体报道的马惠军有点着急。舅家是静宁人的马惠军对静宁苹果的品质相当熟悉与认可,“这么好的苹果卖不出去,太可惜了。”他决定利用“小农丁”这一生态农业互联网平台帮助果农销售苹果。

马惠军随即召集了“小农丁”董事会议,经过讨论,决定以“特价义卖”的方式进行销售,并将产品价格定为39元10斤全国包邮销售。“静宁苹果爱心义卖”活动消息当即在“小农丁”官方平台上发布了出去,静宁苹果质优价廉的销售信息,大面积滞销的销售背景,爱心义卖的销售方式,迅速聚拢了人气,订单接踵而来,两天就超过了1万斤。

“虽然拿到了相对较低的物流价格,但苹果的收购价有高有低,每箱至少亏损10元钱,基本是卖1斤亏1斤,这部分就由我们的股东共同分担。”马惠军说,以“义卖”形式销售,就是想为静宁果农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为家乡尽一份绵薄之力。

马惠军是天水人,2007年青岛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当地,创建了互联网公司。加入山东省甘肃商会后,他发起创建了“小农丁”生态农业互联网平台,有20多家商会企业参股,致力于打造地标特产销售平台,特别推出的“舌尖上的甘肃”频道,更是把家乡的地道美食推向了全国。

为了解详细情况,保证果品品质,马惠军与“小农丁”的股东代表,于4月7日驱车1500多公里赶赴静宁,与果农、果业合作社、果品企业进行对接洽谈,运用互联网营销平台,为静宁苹果的销售提供更为畅通的渠道。

去年,静宁县仁大乡高沟村果农黄海清家的8亩果园所产出的6万斤苹果,到现在还没有卖出去,存在乡上的果库里,老人家非常着急。“果子多得没卖出去,你们来收太好了。”有人上门收购,黄海清连忙推销。

“我们有生产能力、贮存能力,产品的货源不存在问题,现在就需要这样的第三方电商平台。”静宁县红六福果业公司总经理王志伟说,今年公司存果较往年同期上升了近20%,他也试图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但因人才短缺、物流成本高等问题,苹果销售也陷入了瓶颈,他认为,借助“小农丁”这一成熟的网络运营平台是不错的选择。

“希望有更多的农户、合作社入驻‘小农丁\’平台,实现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对接。”马惠军告诉记者,这次“爱心义卖”只是一个开始,下一步将把静宁苹果作为“小农丁”甘肃馆的主推产品持续跟进,尽快把相对成熟的网络营销经验与模式带到静宁,助推静宁苹果走向更大的市场。

新闻推荐

月日静宁县界石铺镇水鱼流域万亩旱作农业示范点地膜和

...

静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静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