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唐岔 说变化

平凉日报 2015-05-15 18:34 大字

□本报记者李玉成

刘英娜李征兵

一年之后的夏天,记者又一次来到了唐岔,从静宁县司桥乡政府所在地到唐岔村,只用了十多分钟时间。路是平坦的水泥硬化路,触目所及,唐岔的沟沟洼洼,花红柳绿,新植的苹果园涌动着勃勃生机,各种车辆来回穿梭,地膜玉米、洋芋泛着银光。

5月12日下午,初夏的阳光格外地灿烂。唐岔村唐咀社村民唐院军坐在自家正在修建的房屋墙头上等着上料,记者凑空和他聊了起来。“我这3间房材料啥的花了六万元,自己修省点工钱,项目上还给我们补1.95万元,再贷点款,今年就能在新房里过年。”唐院军所说的“危房改造”项目,使唐岔村唐咀和堡庄两个社的80户群众都能住上新房。

告别土坯房,搬进砖木结构的新房子,是唐岔村群众共同的愿望,如今有了好政策,大家都很积极,家家户户都在修房子。堡庄社村民张海霞一家都在北京打工,听到村上的通知,专程回家来,买好了砖瓦,就等着开工。“虽然人在外面呆着,但总要回家,现在修好了房子,家里人回来了住着也舒坦。”张海霞边收拾着院子里的杂物边告诉记者。

踩着脚下的硬化路往前走,村支书贾志兴述说着唐岔村的变化:从乡上进村的这8公里路是去年修的,大多数村民住上了新房子,借助扶贫项目,村上还建了养牛小区,修了14个牛棚,鼓励养牛专业户集中养殖。说话间,我们来到了正在修建的新村部施工现场。“这里是文化舞台,那边是文化广场,还有便民中心、医疗中心,还要建一个篮球场,再购买些健身器材,到时候村民看戏、锻炼就都有了地方。”贾志兴笑着说。

“道路通,产业兴,这在我们村可是得到了验证。”唐岔村村主任唐效锦告诉记者:“现在从乡上到村上再到每个社道路都硬化了,真正是硬化路修到了家门口,村里还通上了公交车,原本到县城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现在40分钟就能到,群众不但出行方便了,更重要的是发展产业有了保障。”

据介绍,唐岔村原来路不好,群众种的玉米、洋芋都拉不出去,客商也不愿来,现在路修好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了,今年全村的玉米、洋芋的种植面积比原来扩大了一倍多,特别是苹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30亩增长到了850亩。“村上还组织村民去南部乡镇参观学习,村民们积极性都很高,庙湾社去年100亩果园刚开始挂果,就已经有客商来订购了,现在不怕种了苹果卖不出去。”唐效锦说。

村民唐晓峰对路的感受最深,路修好后,他买了辆大卡车开始跑运输,往村里拉煤,往外拉农产品。这段时间,群众修房要用的沙子、砖瓦、门窗等材料,他一趟趟地往回拉。“现在不用爬坡,路平平的,省油、方便、还拉得多,一年怎么着也能挣个四五万元。”唐晓峰说,弟弟家还买了辆翻斗车,专门拉沙子。“修了路,我们村上买车的人可多了。”村上有一个粗略的统计,自打路修好了以后,全村八成群众家里添置了农用车或者小轿车,正说着,一辆农用小三轮“突突突”地开了过去。

修路,修房,改善基础设施,这些只是唐岔村的外在变化,记者在采访中感受最深的是村民们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人活一口气,现在家家户户脱贫致富的心劲很大。”贾志兴说,村上的居住条件变好了,发展产业的前景也越来越好,很多原先在外打工的群众也陆续回到了村里。张香合前几年在建筑工地打工,因为有技术,他一天能挣200元,去年,家里新修了房子,红瓦白墙,朝南一间大上房,西边一溜四间厢房,东边的地空着,打算今年再修几间。老张还说他不想出去打工了,现在种着十三四亩玉米、六七亩果园,果园还套种着洋芋。“现在路这么好,种啥都能卖出去,以后果园发展起来,不愁日子过不好。”抱着小孙子在院子里玩的老张说这些的时候相当满足,他的咿呀学语的孙子仰着头笑,老张指给他看蓝蓝的天空,顺着他们的视线望去,正好可以看到张香合家黑铁皮黄铜扣的门楼,上面写着“幸福家园”。

“要说唐岔村,变化最大的还是近两年。有了党的好政策,相信我们的唐岔会越变越好。”贾志兴对唐岔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新闻推荐

静宁规范信访业务提高工作效率静宁讯今年以来静宁县狠

...

静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静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走唐岔 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