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因奉献而精彩——记甘肃省“林果专家”、平凉市“第七批科技功臣奖”获得者李建明
□本报记者李玉成
刘英娜李征兵
在果业大县静宁,有一个人常年奔走在成纪大地的村村落落、田间地头,有苹果园的地方,就有他忙碌的身影。当静宁苹果享誉全国、静宁众多果农依靠栽苹果树脱贫致富的时候,他已经从事果树栽培技术推广工作达26个春秋。
他,就是李建明,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的所长。“让果农活出幸福和尊严”是他最大的愿望和追求,作为一个最接地气的泥腿子“农艺师”,他收获的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人生。
为果农服务是他最大的快乐
1989年7月,从甘肃农大果树专业毕业的李建明回到了家乡静宁,被组织分配到县林业局从事果树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的心中便抱着一个恒定的念头:一定要让生活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的农民找到一个致富途径,而这个途径就是掌握栽果树的技术。当县上把果树作为主导产业确定下来之后,像李建明这样的技术员就有了用武之地。最初的努力是艰辛的,李建明说关键是要群众感兴趣,愿意栽果树,为此他和同事们常常深入乡村,在农户家里讲,在果园里示范,精心培育身边的典型。在静宁县的一块又一块果园里,人们常常会看见“李技术员”他们的身影。在参加工作的26年里,李建明的足迹踏遍了全县24个乡镇,“面对面地教给果农听,手把手地做给果农看。”为了便于果农掌握苹果栽培管理技术,他把自己多年总结的“苹果早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编写成科普手册发放给果农,利用课堂讲解和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累计培训果农36万人次。在12个果业大乡60个果业重点村,与5100户果农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和果园档案,建立示范园1.2万亩。示范园平均亩收入达1.2万元以上,示范户年平均收入达6万元,果园大户最高年收入达32万元。他总结出的“一年定干,二年重剪,三年拉枝细管,四年成形挂果,五年丰产”的“红富士苹果早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非常适合静宁气候特点,很受果农欢迎。该技术不但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更重要的是比传统管理技术可使果树提前两年挂果,年亩增产值1000元以上。
李建明说,他人生当中最快乐的日子就是为果农“传经送宝”。他到现在都忘不了在现场示范讲解红富士苹果早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的场景,有一次在李店镇,晚上听了他的讲解,前来学习的群众将他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听完讲课,一个70岁的老者跟着他来到他的住处,久久不愿意离去。“就在那一刹那,我真切地感受到用一技之长为乡亲们服务是多么的快乐。”
他收获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人生
如今,众所周知,果业是静宁的支柱产业,李建明说能够为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他感到很充实,也很快乐,也是苹果产业成就了他的人生。
作为一个果树专家,李建明从来没有停歇探索的脚步。为了改变全县果园建设过度依赖引进外地苗木,保证果农购买到优质的果苗,从1993年至2002年历时十年,李建明带领林业局技术骨干,选育出“成纪1号”富士苹果苗。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后,平均亩效益高出其它品种30%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006年11月,“苹果新优品种‘成纪1号’选育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通过了甘肃省林木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同时分别在上海国际农业博览会和深圳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得“中华名果”和“优秀展品金奖”。
2012年11月,“苹果新优品种‘成纪1号’选育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甘肃省科技厅专家组鉴定验收,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
李建明还与其他技术人员一道,在省内率先建立了3.8万亩苹果出口基地和4000亩GAP基地,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帮助果农建立经济合作组织32个,帮助5家果品龙头企业完成出口认证,引领广大果农和果品龙头企业进入国际大市场,为“静宁苹果”出口欧盟、俄罗斯和东南亚市场开辟了通道。
在静宁苹果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果园郁闭,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系列制约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李建明自选课题进行攻关,相继开展了“红富士苹果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研究,经过3年的努力,通过“树形改良、配方施肥、免耕覆盖、人工辅助授粉、果实套袋、无公害农药使用”等现代果业技术的组装配套,示范园平均亩增产300公斤以上,优果率提高30%以上,亩增效益在1200元以上,成功地破解了果园郁闭、水分不足、座果不良等生产技术难题。有关人士认为,该技术推广后,为静宁果品提质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进入国际高端市场探索出了新路子。目前,以上两项技术均被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引用并在全国推广。
站在静宁果业发展的最前沿
2013年,静宁县果品果树研究所成立,李建明被任命为所长。
5月14日上午,在威戎镇梁马村吉咀社,我们见到了正在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里忙碌的李建明,他擦着脸上的汗水给我们介绍说,作为全国县级苹果面积最大产区的静宁,不能没有自己的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目前他的研究所正在着手建立更多的基地,在余湾乡王坪村、城川乡冯局村等,研究所已经建立了650亩的生产基地。这些基地已经引进了近50个新品种,将从试验推广以及管理措施等方面,为全县果业转型升级提供典型示范。
李建明告诉记者,在年内静宁县果品果树研究所还将与甘肃职业技术学院、平凉机电工程学校、甘肃农大等院校成立“产、学、研”联盟,广泛开展果树技术研究、推广工作。
作为一名静宁土生土长的果树专家,李建明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目前静宁果业的发展正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型,在静宁,20年以上的老果园有20万亩左右,挂果量占到了一半,而这些老果园的改造迫在眉睫。如何让老果园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改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今年4月,在余湾乡王坪村,静宁县果品果树研究所建立了100亩“重茬矮砧密植苹果早产丰产现代栽培技术”示范园,迈出了老果园改造的第一步。“这次改造完全打破地界,土地按面积回收后,集中改造,统一规划、统一配套栽植,完全按照现代化模式进行”,李建明说,“已经改造的果园生机勃勃,矮化密植的新品种长势良好,3年就能挂果,达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选择即人生,李建明坦陈,选择了与果树“为伍”,他的其他爱好基本没有了,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学习,他坦陈作为一个被群众喜爱、被组织认可的“果树专家”,他必须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站在静宁果业发展的最前沿,为静宁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人物档案:李建明,静宁县李店镇人,1989年毕业于甘肃农大果树专业,长期从事果树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先后被科技部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甘肃省委组织部、甘肃省科技厅、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甘肃省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甘肃省农牧厅授予“甘肃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平凉市人民政府授予“平凉市果业生产先进科技工作者”、“平凉市222创新人才”、“平凉市十佳科技人才”,中共静宁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静宁县委、静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果业工作者”、“全县优秀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被甘肃省林业厅聘为“甘肃省林果专家”。2015年5月,荣获平凉市“第七批科技功臣奖”。
新闻推荐
...
静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静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