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静宁:信息化助推“三农”发展

平凉日报 2015-03-31 18:39 大字

春耕当时,静宁县多措并举开展民生信息化工程,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送技术送服务,采取大力发展农电商务等手段,消除农村信息孤岛,帮助农民在信息化时代“弯道超车”。

□本报记者李娟淑

静宁县开展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农业信息化革命正在悄然改变着静宁农村面貌。

农业“信息快递员”

三月时节,春耕正酣,广大农民群众对服务工作需求极为旺盛,静宁县农技中心干部武东鸿正是一名奔波在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路上的“农业信息快递员”。武东鸿和他的同事们组成的“三农服务大军”,深入田间地头,“零距离”指导农户开展农业生产,送农资、送技术、送服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群众春耕春播,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月28日一大早,武东鸿和另外两个同事一起将新来的地膜运往乡下,车还没有停稳,就有“老熟人”王老汉站在地头朝他喊:“武技术员,又下来啦,正想打电话请教请教呢!”

车停稳后,干活的乡亲们都围拢上来,武东鸿免不了又在王老汉家的地里头上了一堂“公开课”。除了就地讲课,武东鸿还经常为这些农村留守劳动者提供免费刷屏获取知识,每当看到老乡们因为手机上跳出需要解决的生活生产难题的答案而满足高兴时,武东鸿的心里格外开心。

武东鸿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东北、南方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广泛,已成为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现代农业的制高点。作为苹果生产大县和旱作农业大县,我们静宁应该积极的思考和借鉴。”

村子里的“信息天使”

为了让党的富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进村入户,入心入脑,静宁县各乡镇充分发挥驻村农技骨干、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双联干部等人员的作用,利用摩托车这种农村普及的现代交通工具,组建了宣传轻骑兵,深入田间地头和老百姓炕头。而老百姓将这些带来新信息、新知识的基层干部亲切地称呼为“村子里的信息天使”。

李杜娟是常驻该县双岘乡团庄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同时也是“信息天使”中的一员,她不但在工作中向村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惠农信息以及最新的农业技术等先进知识,还经常帮所驻村社的婆婆媳妇们网购或免费代购生活品,甚至帮一些村民在网上开网店卖农产品,比如苹果、洋芋、玉米。所以,好多村民对她的依赖之情也很深。

对如何建立乡村信息服务点,李杜娟说,很多农村大都是留守老人和妇女,他们不会也不习惯使用网络,我们乡政府应当组织培训,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另外要培养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的复合型人才,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智力支持。

正在崛起的农电商务

3月25日,在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万明园小区的静宁苹果专卖店里,负责电子商务的“水果管家们”正在测量分装静宁苹果。“格瑞合作社在全国7个城市联动电商,去年合作社网销苹果突破200万元。光快递包裹去年就发了1万个。”格瑞合作社社长景永学对记者说。

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思路,在去年后半年,静宁县委、县政府顺应时势,果断提出了建设“三园、两平台、一中心”电商服务平台,着力推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宏伟规划。

静宁县委书记王晓军认为,发展电子商务,青年是主体,是生力军,要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借助于互联网,农村电商把城市和乡村两个市场零距离地连接起来。同时打破的还有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和信息不对称,进而倒逼我们尽快的做好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从那些奔波在城乡公路上的“农业信息快递员”身上,从那些帮助农民刷屏获取知识的“村子里的信息天使”身上,从那些利用互联网种苹果卖苹果的果农身上,足可以看出信息化在静宁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业信息化将会让静宁“三农”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新闻推荐

南北互助促发展

...

静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静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