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便民服务站上看变化

平凉日报 2014-11-25 18:54 大字

□李娟淑李高强

初冬,当我们走进静宁县界石铺镇高堡村,发现布局整齐、簇新漂亮的新农村错落有致,道路两旁和农宅门口的空地已被砌筑成小花圃,家家门口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和清洁箱,村中心新修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十分抢眼,村民们注意到,这里新近又加挂了一块特别醒目的招牌:高堡村便民服务站。

“服务啥?咋服务?”带着疑问和好奇,近期来这里咨询办事的群众还真不少。

在便民服务站开设的一站式窗口里,作为包村领导的镇武装部长任伟正在带班接待群众。“我们这里面向全体村民提供10类便民代理服务,简单地说就是群众委托说事、干部跑腿办事”,他边说边顺手递过来一份“致全村群众的一封信”和一张“便民服务联系卡”。

“代办低保证、五保证;代办农机具补贴、农业保险;代领信件、报纸杂志;代缴水费、电费;代购生产生活用品……”只见小小的卡片上,分财政惠农、民政救助、卫生计生、户籍管理、生产生活等分门别类列举了为群众代理服务的事项,公开了乡村干部联系电话,让群众拿在手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旁的村党支部书记李智刚补充说:“我们对5名乡镇包村干部和3名村干部安排了值班表,每天都有人在岗值守,开门受理群众委托的事项,群众现在办事足不出村、方便多了。”

以上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阶段结束之后,静宁县界石铺镇就如何巩固扩大和让群众共享活动成果,如何打通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所做的积极探索和立践立行。该镇全面推行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站,为解决这些问题找到了突破口和着力点。

在该镇南山深处的崔岔村,我们看到一排13间约300平方米的砖瓦房一字排开,党员活动室、村“两委”办公室、农家书屋、惠民小超市、农村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等一应俱全,并为乡镇包村干部专门建办了小宿舍、小食堂,室内布置简约温馨。

包村干部魏子真说,平时他们就住在这里、吃在这里,自己动手做饭。在村部同样开辟设立了村级便民服务站,墙上张贴着“便民服务工作流程图”,用“接受群众委托--联络员登记挂号--代办员受理承办--办结回复”等字眼显明标注了便民服务的主要程序。“民事代办业务一经推出,非常受群众欢迎,便民服务站就像一块磁铁石,让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更近了。”魏子真说。

据了解,界石铺镇为了巩固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在规范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管理运行的同时,着眼解决村级群众办事难、办事成本高的问题,积极调研论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面推行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站,组建了由58名村干部、170名村民小组长组成的“民情联络员”和由64名乡镇包村干部组成的“民事代办员”队伍,建立了乡镇包村干部带班和村干部坐班制度。

该镇镇长张乾龙介绍说,镇上落实了“建立一个阵地、组建一支队伍、完善一项制度、发放一份宣传单、印送一张联系卡、设立一套台账”的“六个一”保障措施,积极引导乡村干部前移服务端口,拓宽服务渠道,在群众生产生活一线定责承诺、定岗履职、定点服务,发挥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联络员、产业发展技术员、基层党建指导员“六大员”作用,有效转变了基层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群众对基层组织工作的满意度。

对于设立村级便民服务站的初衷和实效,界石铺镇党委书记马斌认为,通过搭设平台开门为群众代理办事,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坐等上门”为“主动问需”,实现了村级组织有地方办事、有人办理、有人管事“三有”目标,既让群众少跑了冤枉路、少花了冤枉钱,在家门口就能办上事、办成事,也使乡村干部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中接受了锻炼、转变了作风。

新闻推荐

生活化的化学课学生很喜爱——记静宁县城关初中教师、省级园丁奖获得者田逢春

...

静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静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