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唐岔人说唐岔

平凉日报 2014-08-28 19:04 大字

□本报记者李玉成

在唐岔小学教师白述斌眼里,唐岔村民风淳朴,邻里和睦。今年53岁的白述斌是土生土长的唐岔人,在唐岔小学教书育人31年。“300多年前,从山西大槐树底下唐家人为躲避战乱辗转来到了唐岔,唐岔之所以得名唐岔,就是唐姓人居多。”白述斌说,“如今在唐岔的山上,还有一个堡子,是清朝后期的,有古堡子的那道梁,叫堡子梁。”

驱车从静宁县司桥乡进入唐岔,在盘山公路上绕行俯视唐岔,但见山梁沟壑之间,白墙红瓦的民居被大片的绿色覆盖,司桥乡的有关人员介绍说,唐岔的绿化是全乡最好的,在公路边的树林里,时常能见到野鸡、野兔出没。这一切,都得力于唐岔沟流域治理工程。

说起唐岔,白述斌满脸自豪:唐岔人重视教育,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唐岔的孩子考入大学的有100多人,在我们唐岔村,既有西北师大的研究生,也有北航的研究生。唐岔人办学热情高,修建唐岔小学的时候,村上人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唐岔小学很快就建成了,1986年,静宁县在唐岔召开集资办学现场会,唐岔也因此成了全县集资办学的典型。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唐岔人说起他们的“白老师”,真是尊敬有加。在村民们眼里,白述斌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着身患重病的妻子,供两个孩子上了大学。作为省级优秀教师、“平凉地区学雷锋先进个人”,白老师在唐岔的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也为唐岔培养了许多优秀学子,村民们都拿白老师做样板。今年40岁的唐有华,因为腰椎骨折,不能干重活,但为了孩子,他也没闲着,养了70多头猪,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今年,他的大儿子考入浙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小儿子也在乌鲁木齐化工学院上学。“靠养猪挣的钱,供娃娃念书。”唐有华说,“白老师用一个人的工资,给老婆治病,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把孩子送进了大学,我比人家差远了。”

同样是养猪大户的唐志来说去年市场行情不好,他头一年养猪就亏了三四万,今年行情不错,他养的母猪多,最近猪存栏能增加到100多头。除了养猪,他还在县城开了个卖猪饲料的门市部,还包了60多亩地。“近两年村子基础设施面貌变化大,乡上为我们新修了一条产业路,硬化了一条路,如今大小地块车都能进去,以前种庄稼吃力的很,人背驴驮,现在庄稼在地头收,猪贩子开着车来拉猪,只要人勤快,不怕过不上好日子。”唐志来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说起唐岔,村民们一致认为,变化最大的还是道路,处在大山深处的唐岔解决了道路问题,如盘丝带一样的道路“绕”到了田间地头,也带动了养殖业和旱作农业的快速发展,今年新植果园和地膜玉米面积都在往年基础上增加了一倍多。放眼望去,唐岔真像一个绿色的“聚宝盆”,相信唐岔人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新闻推荐

剑指“四风”为民图治

...

静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静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唐岔人说唐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