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房子”暖了王大妈的心
□本报记者杜发强
以往入冬后,居住在静宁县东苑小区的王秀英大妈,总会为屋里不怎么热的暖气犯愁。但是进入2013年冬天,即使室外天寒地冻,王大妈家里温度仍能达到20℃。暖烘烘的房子,也让王大妈心里暖融融的。
王大妈的“闹心事”到“暖心事”的转变,皆源于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程的实施。
“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这一名称即使对受益于它的住户来说也有些陌生,但在平凉市却有近万户居民在感受这一工程带来的实实在在“暖意”,而且还把它亲切称为“暖房子”工程。
取暖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冬季关心的焦点话题。“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这也是我们耳边常能听到的话,这“冷暖”泛指民生实事,包括关心群众的冷暖。
解决冬季取暖的问题,不光是供热单方面的事,如何让供上的热保住温同样至关重要。现实的情况是,那些建设时间比较早的老房子,破损严重,一到冬天就出现严重的问题,有的小锅炉年久失修,地沟管线老化,居民自家房屋透热系数太大,综合的原因,造成居民家供暖不达标。房子温度更低者,在家里也要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若是家里有老人、幼儿或者病人,那更是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供热公司把能做的努力都做到了,然而,老房子的“伤痕累累”,还是无法让室内温度得到有效提升。
这怎么办?国家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程给平凉市提供了好机遇。从2010年开始,平凉市紧紧抓住这一机会,开始在全市推行“既改”工作。2010年至今,全市累计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00.82万平方米。仅静宁县就改造既有建筑141幢66万平方米,惠及城区5580户群众。
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具体改什么?主要实施热源、分户热计量和外墙保温等方面改造。从单薄的“三七”墙,到添加保温新材料给外墙和屋面“穿衣戴帽”;从传统的集中供暖到现在的分户采暖;从冷房子到暖屋子,从残破老楼到焕然一新的小区……这些老旧小区发生的可喜变化,都是“既改”工程的功劳。
家住静宁县西苑小区的雷春旺是“即改”工程的首批受益户,他告诉记者,“过去的暖气是以单元为一组串联式的,因为是老房子,暖气烧得再好也就十五六度,现在经过分户改造后,暖气不仅比以前提升了三四度,而且根据我居住情况,可以通过阀门调节温度,想调高就调高,想不用就关掉。”
实施“既改”工程,体现的既是“雪中送炭”的理念,又是科学决策的智慧;不仅提升了房子的温度,还能达到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的目标。
过去我们总认为生产领域是耗能大户,不太关心我们身边的这些建筑物。由于时代和各种条件的因素,许多老旧建筑不保温,消耗的燃料多。静宁县的一项测算数据显示,实施“既改”后,单从节约煤这一块来说,仅2012年至2013年采暖期,全县可节约标准煤1864吨。几十年前,十几年前,或许我们还没有建筑节能这个主动意识,也没有执行的标准,更没有能源匮乏的危机感。时代不同了,要求当然也不同,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人们,但是,我们必须学会少付学费或不付学费。
当前,平凉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果,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这些穿上新“棉衣”的旧楼,在寒冬里,更能彰显它防寒保温的特有功能。
2014年,平凉市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程还将继续实施。而更多的市民在关注:我家的老楼啥时候能改?
新闻推荐
...
静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静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