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和“马咀人”一起过年

平凉日报 2014-02-10 08:05 大字

□本报记者李娟淑文/图

春节期间,记者来到静宁县甘沟乡马咀村,乐享马氏家族的年俗,深深体味到其中所蕴藏的民俗文化内涵。

马咀村党支部副书记马光告诉记者,马咀年俗以其悠久的历史、淳朴的内容、原始的形式、宏大的规模,得到了民俗学专家的青睐和肯定。

马咀年俗:

传承了周礼的祭祀形式

记者采访了解到,静宁县甘沟乡马咀村马氏家族,明末清初从甘肃岷县野狐桥迁居这里后,已有360多年的历史了,现有246户、1200多人。他们居住在方圆5里以内的后湾、前咀、阳坡川、阴坡川、王岔、文家坪6个自然村。村民们在这偏僻的山岙里,耕种收割,一代代繁衍生息,传承着自己祖先创立的一套独特的年俗礼仪文明。没有成文的典章礼规,族人墨守成规,年年一种模式,几百年延续不断。随着族人的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参加“坐纸”仪式的人最多达到400人。

据本地民俗学家王知三介绍,马咀村马氏家族年祭仪式保存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统年祭礼俗的内涵,它的历史悠久、内容淳朴、形式原始、规模宏大。年祭礼俗内容很大程度上传承了3千多年来周礼的一些祭祀形式和内容,有历代传统的宗庙祭祀之礼的遗风。“有些祭祀内容,如祭器、祭法、礼仪等都能在《礼记》一书中找到记载。”他说。

马咀年俗:

内容丰富气氛浓

据介绍,进入腊月以后,马咀村就已经有了过年的浓厚气氛。王知三和马光为记者详细地介绍了马咀年俗。

腊月八“拉冰马”:腊月八这天家家用五谷杂粮做成风格各异的腊八粥。早晨,邻里相送,以示友爱团结。每逢腊八日,人们一大早就唱着“拉冰马”歌谣,去阳洼河里拉冰块,俗称“拉冰马”。人们把冰块堆置在大门前和院子的四方五地以及马厩牛棚等地方,预示人丁兴旺,六畜强壮。

“过年耍热闹,敲鼓带响炮”:除夕贴完对联响“封门炮”,入夜祭祖后响“敬神炮”,坐夜时响“分岁炮”,天没亮响“催年炮”,日出时赶上牛羊响“出行炮”,正月初五早上炮响三声叫“赶五穷”。马咀村人的炮声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

正月初一撂扁担:零点后,新年伊始,村民们点燃提前准备好的夹杂着葱叶、蒜皮的易燃的禾秆,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把一根扁担撂到火堆的另一边,人们排队跳过去。祝愿完毕,人们在火边磕头作揖。

正月初三荡秋千:这天早上家家挽秋千,荡秋千,尤其给年轻人提供了展示青春活力的舞台,他们如飞燕,似山鹰,不时博得围观者的喝彩和掌声。

正月初五不走亲:正月初五俗称“五穷日”。这一天,马咀人不走亲串友,主要是怕把“穷气”带给亲朋好友。他们坐在家里看电视、唱小曲。妇女们打扫庭院卫生,男人们拿上香纸和鞭炮,送“穷灰”到僻静的山脚或沟畔,借以送走家中的“五穷”。这一习俗寄托了马咀人摆脱贫穷,争取富裕的愿望。

正月十五点灯盏:为了求得在新的一年里心明眼亮,做事不犯糊涂,马咀村家家夜晚燃起荞面清油灯盏,像满天的繁星,点燃马咀村人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夜深人静时分,到处传来地摊社火悠扬的乐曲和铿锵的锣鼓声。因此,马咀村的元宵节更加热闹,更加欢乐。

马咀年俗:

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马咀年俗是围绕“坐纸”开始的,而马氏家族“纸会”由村里年长者组成,决定“坐纸”的地点,筹备“坐纸”事宜,诸如设祭、主祭、拜年、接迎社火、祭祀等等。

祭祖是中华民族怀念祖先的一种传统美德。记者切切实实感受到,马咀村人每年年节来临都要慎重地选定祭祀场所,设“祭堂”,摆供品,贴春联,如祭堂前的几副对联“绍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儿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先代贻谋由德泽后人继述在书香”,体现了马咀村人世世代代重农业、重读书的良好村风。

特别是马咀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接纸、坐纸、送纸仪式,把马咀村人悼念祖先、欢庆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大年三十晚上,凡马氏家族男性由家长带领,端上香火和为自家先人封包好的冥纸,点上六柱香,按辈分大小依序排队,在钹鼓唢呐声中,缓缓来到村外一里许的地方,全族人齐跪,面向老祖先初来马咀的方向叩拜,接祖先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一起“守岁”。长者给孩子散发压岁钱、分糖枣,家家还有吃长面、饺子、“咬鬼”(啃骨头)的习俗。

最有意义的一项是,拜纸(拜先人)、拜年作为凝聚马氏家族人心的一项活动,从初一早上太阳刚出来开始,全族人将牲畜打扮一番赶出圈门,全村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各家“掌柜的”用香匣端上香表,聚集在村里宽阔的场所,举行“迎喜神”和“迎贵神”活动,三声铁炮,以示仪式的隆重、热烈。

马咀村马氏家族这种纯真的怀念养育自己亲人的“报本”观念,充分表达了他们孝悌传家、耕读为本的传统治家美德。

民俗学专家:

将马咀村建成民俗文化旅游村

王知三告诉记者,早在2005年春节期间,西北一些民俗学专家到马咀村体验、考察,主要以马咀村马氏家族年祭活动及其相关的年俗、礼仪为对象,以马氏家族“坐纸”为主要内容,研究年节礼俗,发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尤其是农民自己凭借传统礼俗自敬、自尊、自励、自强和自我约束方面所发挥的社会功能,感受中华民族淳朴的民风和优秀的礼仪孝悌文化。

通过对马咀村马氏家族年祭民俗文化特色主题及诸多民俗文化内容的综合考察,专家学者建议发掘该村长期保存完好的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仪礼习俗,昭彰乡人孝悌传家、耕读为本的优秀礼仪,团结亲族为社会安定繁荣、村落精神文明发展作出贡献,并让国内外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中华民族传统年俗,呼吁保护、开发马咀村年祭及诸多民俗文化的内容,力争近年内将马咀村开辟为西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村。一些大专院校的学者表示,要在马咀村设立教学研究、民俗文化基地,聘请海内外民俗文化学、社会学及民间文艺家、影视艺术家和地方政府、马咀村委会相关人员成立“静宁县甘沟乡马咀村民俗文化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起草《静宁县甘沟乡马咀村民俗文化基地条例》,有组织、有目的、有深度地开发利用马咀村年俗文化旅游资源。

马咀村的年俗,是西北特殊的一种年俗事项,它是以马氏家族传承资料为基础,从古传承下来的礼仪形式,马氏家族一代一代的传承者以其丰富的中华民族祭祀礼仪知识和年祭活动经验,形成了马咀氏族一套比较完整的节日礼仪传承系谱。

王知三说:“这种节日风俗是西北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活化石,表现出一定时期人们的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的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的研究价值。”

新闻推荐

高起点启动高水平谋划高标准落实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

...

静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静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