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山水”奔小康
□本报记者李玉成赵育娴
小桥、流水、磨盘、青石板、瀑布……在距离泾川县城7.5公里的汭丰镇郑家沟村,错落于山涧的趟洼山村落,历经了悠悠岁月,此刻正迎来新的美好时光。
去年起,随着郑家沟旅游扶贫示范村项目的建设,静谧安宁的趟洼山热闹了起来。就在几天前,这里又接待了好几拨客人,除了洽谈合作的北京客商,还有前来考察学习的贫困村干部,以及有意投资的本地企业。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处荒沟。”郑家沟村支书郑等林说,如今趟洼山和村里其他地方一样,变得让人“不敢相信自个眼睛了”。
郑家沟之变,首先依靠***带来的强力基础设施投入。汭河边上的蔬菜产业园区,一栋栋大拱棚、日光温室从地里“长”了出来;新建的社区服务中心和乡村舞台,农家书屋、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应有尽有;还有97户新崭崭的小康屋、通到家家户户的自来水……
在硬件条件改善的同时,郑家沟人的观念也在变化。郑家沟村民风淳朴山清水秀,又是吴焕先烈士纪念馆所在地,青山绿水就是资本。郑家沟突出山水资源和红色文化元素,积极争取旅游项目,想方设法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全力打造生态旅游村。
“依托趟洼山朴实的自然风光,以河流景观为轴线,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仿汉长城、拦水坝、亭子、鱼池和茶园等工程,完成了上千亩的周边绿化。”汭丰镇镇长刘明华告诉记者。
走进郑家沟村,山环水抱,曲径通幽,民房依旧。几辆挖掘机、推土机、运土车正在紧张作业。以“红色文化基地、汉唐风情小镇、生态民俗农庄、农业主题公园”为旅游廊道,郑家沟村陆续打造亲子乐园、乡村记忆馆、茶社、生态停车场等旅游设施,保留了窑洞、土坯房等原始风貌,散发出浓浓“乡愁”味。
“五年前从沟里搬出去,现在又回来了。”去年9月,42岁的村民杨全民敏锐地抓住了商机,提前在趟洼山对面开了家牛肉面馆。
不仅是杨全民,旅游产业的开发让当地农民沾上了“山水”光。刘明华说,随着项目陆续开建,村里做生意的人多了,在工地上打工也让不少村民收入得到了保障。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更多群众从乡村旅游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郑家沟还将招商建办综合农家乐,开发生态采摘项目,引导群众制作和销售旅游产品,使旅游业成为推动富民增收的民生产业。
“我们要做足山水文章,真正把郑家沟村打造成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乡村。”刘明华透露,预计到今年6月,郑家沟村的部分旅游项目就可开门迎客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省开发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会宁工业集中区等47个工业集中区(开发区)规划范围及面积进行了补充批复,平凉市申报的3个工业园区和4个工业集中区全部获批,合计批复面积19.91...
泾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泾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