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青春在奋斗中焕发绚丽光彩

贵港日报 2017-05-04 15:06 大字
4月26日,清晨五点多,廖海连正在清扫夜宵摊的垃圾。 (记者谢海兵 摄)本报记者 谭彩珍 见习记者 蒙思帆

五月的鲜花,为青春绽放;炙热的骄阳,因梦想火热。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赋予“五四精神”新的内涵。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来自不同工作岗位的青年,他们用生命和热情谱写了一曲曲青春颂歌。

“我是城市‘美容师\’,我自豪”

为了城市的美丽和整洁,有这样一群人,每天起早摸黑,默默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挥动扫帚,扫出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巷,他们就是城市的“美容师”——环卫工人。

廖海连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她19岁就成为了一名环卫工人,如今20年过去了,她依然坚守在这个很多人都认为“低等”的岗位,她的青春都奉献给了我们的城市净化美化。

1997年,高中没毕业的廖海连在父母的支持下毅然选择了环卫工这份工作。“没有后悔,也没想过要换工作。”回想起当时做这个决定,廖海连肯定道。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叔公、伯父、伯母、堂哥等家族人都是环卫工人,从小看着他们把街道扫得干干净净,觉得很有成就感。

19岁那年,廖海连不顾旁人的异样眼光,也做起了环卫工人。可她毕竟是一个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小姑娘,有时扫大街被同学认出来,并嘲笑她是一个扫大街的。而最让廖海连烦恼的是,到了谈论论嫁的年龄,虽然不少人给她介绍对象,可对方一听说她是环卫工人就非常嫌弃。

4月26日凌晨五点半,记者在市区江北大道石羊塘路段,看到廖海连正在对石羊塘市场门口夜宵摊门前大街进行清扫,她时不时蹲在地上用手捡起扫不走的瓜子壳、鱼刺等细小垃圾。此时,整座城市还在熟睡中,大街小巷空荡冷清,然而,在每条街上环卫工人已经奏响了清晨劳动乐章的第一个音符。

环卫工人用一把扫帚扫出了城市的文明,用一个撮箕端出了城市的整洁,可还是有很多人认为他们是社会的底层,看不起他们。廖海连说,环卫工需要早起摸黑,工作很辛苦,可每次看到干净整洁的街道,她心里就很欣慰,但很多时候,市民对他们的工作不理解,有时还制造一些“烦恼”。

“社区和商铺乱倒垃圾现象比较严重。”廖海连说,附近明明摆放有垃圾桶,可有些人就不愿意多走几步,将垃圾投放其中,而直接把垃圾乱倒在门口。“有时上门收垃圾,刚收完这家到下一家,又有人从家里拿出垃圾放门口,你又要回头去收。”说到这些廖海连表示很无奈,因为市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经常乱丢乱放。夜宵摊的垃圾随地一丢简直没眼看,而清洗地面上的油迹更是增加他们的工作量。

为保持城市的整洁,给市民创造舒适、干净的环境,逢年过节成了环卫工人最忙绿的时候。从事环卫工作20年来,廖海连几乎没得跟家人吃过一次团圆饭,小孩今年已经读初三了,她也没得参加过学校的一次亲子活动、家长会。春节期间,为打扫市民燃放后的鞭炮垃圾,廖海连每天上班超过18个小时,可她没有任何怨言,默默工作。

如今,廖海连不会再回避自己的职业,别人问起,她就自豪地说:“我是城市‘美容师\’,我自豪”。

为逝者做好最后一站服务

说到殡仪馆,相信很多人有所忌讳,不愿意提或不想到那种地方,可如果让你去那里工作,你能接受吗?

但在贵港市殡仪馆福泰园里,有一群青春有为的“90后”工作者,作为福泰园中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每天面对不同的面孔,却提供一样的服务,让逝者能够得体与家人告别。

4月26日,记者来到福泰园,体会到了这群“90后”工作者非一般的工作感受。业务部的黄灿是2013年来到该园工作,不是学习相关专业毕业的她本以为只负责业务洽谈,应该能胜任这份工作,殊不知,要想谈成业务,必须要先学会看遗体的情况,方能为顾客推荐方案。可没有接触过这些的黄灿,想继续做下去首先要过心理关,她心想,既然选择了就不要轻易放弃,最后她突破了自我,坚持了下来。

“家人极其反对,特别是我父亲,当时已经到了要断绝父女关系的程度。”谈到当初进入这个行业,黄灿说,她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希望她能在老家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可她竟然选择了这行,为此,父亲跟她僵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一次母亲来看望她,见到她在洽谈业务后,家属欣慰和对她的感谢之情,母亲才理解女儿当初的选择,后来,她父亲也慢慢改变了对这个行业的看法。

园里有一对工作表现突出的“金牌夫妻”,妻子梁敏是金牌司仪,丈夫卢静是园内唯一一位高级整容师。卢静的工作是专门负责给遗体化妆整容,虽然是学这个专业毕业,可在工作中还是充满了挑战。

卢静告诉记者,有一次接收到一具遗体,由于是走失身亡,身上大部分都已腐烂,甚至身体部位有些骨头已经裸露出来,想要恢复完整性,比较难。后来,卢静在家属的要求下,根据遗体生前的照片,连续工作10多小时才把逝者的容貌还原得比较清晰,家属看到后很慰藉,对他感激不尽。

“我们这个职业社交圈子窄嘛,别人也不太能接受自己的男女朋友是殡葬行业的,我们互相看得上眼就结婚咯。”说起与卢静的姻缘,梁敏对记者说道,做他们这行,别人总会用异样眼光看待。如今,他们的小孩上幼儿园了,为了不让其他人对自己小孩产生异样看法,他们从来没敢公开自己的职业身份。

殡葬行业的这群“90后”青年,他们小心翼翼地孤独生活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工作中他们兢兢业业,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态度为逝者做好最后一站服务。

英勇无畏践行警路

刑侦工作强度高、任务重、压力大,经常要打硬战,与各种犯罪分子拼时间、拼速度、拼耐力、拼体力、拼智慧。每天面对的都是凶残、狡猾的犯罪分子,还存在遭受人身攻击、报复的风险。

蔡华作为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一名刑警,他的工作充满了危险性和挑战性。可他认为,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没有危险可畏惧,如果觉得有风险就逃避,那就不配做一名警察。

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刑警必须具备“血拼”的精神,一种英勇顽强、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胆识和气魄。

在蔡华身上,我们也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存在。2009年11月,蔡华跟同事正在港北区港城镇北环路大圩路口进行一个“打黑除恶”的追捕行动,犯罪嫌疑人发现他们后,掉头逆行逃跑,紧追不舍的他们也跟着,当时正在修建北环路,路面上刚铺一层厚厚的石渣,由于车速太快,他们的警车撞上了树木,蔡华从车后座被甩了出去,后来,同事寻找好久才发现他掉在水沟里早已昏迷,所幸没有大碍。2014年1月,蔡华与同事开车前往厦门将一个被当地警察抓捕的通缉犯罪嫌疑人捉拿归案,就在离高速路出口还有两公里的地方,车辆前轮爆胎,引发车爆炸,很幸运,他又与死神擦身而过。

“追捕过程中容易出意外,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风险评估及心理准备。”说到因工受伤,蔡华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他愧疚的是因为工作忙而忽视了家人。

蔡华作为一线追捕人员,经常是没日没夜的出差,没有双休日、节假日,随时待命。不能像正常的家庭那样,跟家人一起做饭、吃饭、看电视,周末带孩子出去玩。“有时连续两三个月出差在外,一年也就有10多天时间陪伴家人。”说到对家人陪伴,蔡华是“男儿有泪不轻弹”。

新闻推荐

劳动技能大赛展示大蚝文化

(记者吴小玲)4月28日,钦南区总工会、尖山街道办事处工会联合会等在茅尾海附近海岸上举办了劳动技能竞赛,村民们在蚝棍、蚝饼、蚝柱制作技能竞赛中展现风采,享受快乐。这场别具匠心的赛事,吸引了诸多游...

泾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