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泾川县3件流散文物征集入馆

陇东报 2017-03-30 06:05 大字

3月27日,泾川县博物馆野外文物保护及流散文物征集工作频传喜讯,石虎、佛造像等3件文物当日入馆。

当日上午,博物馆志愿者脱先生给魏海峰馆长打来电话,称在前往植树造林劳动工地的过程中,在一废弃的窑洞中发现了若干件旧石刻等古物。接到消息后,泾川县博物馆迅速安排就近参加植树活动的职工前往查看。通过技术人员现场辨认,这些石刻包括石虎、石槽等物,均属清及民国物件。尤其是石虎,虽然剥蚀严重,却简约古朴、生动传神,极为罕见。在做了初步清理后,泾川县博物馆第一时间将石虎等物运回,以作进一步研究。

同一天,泾川县城关镇共池村村民赵先生向泾川县博物馆捐献了一尊石佛身造像。据赵先生介绍,这尊佛身是他8年前在建造自家房屋时,从垫土中意外发现的。当时发现后,因不知如何处置,于是他将佛像重新选址进行了掩埋。

赵先生透露,今年元宵节期间,他第一次现场参观了泾川县博物馆的佛教文物展,那么多精美的佛像让他感到震撼,尤其听到熙熙攘攘的观众对佛像的由衷赞美,让他当场产生了向博物馆捐赠佛身的冲动。但由于掩埋已经8年,费了很大周折才又重新找到。但同时很快有人得知了赵先生有佛像的消息,纷纷怂恿他转卖,而赵先生也通过古玩市场了解到该佛身较易出手,经过反复思考后,他毅然选择向泾川县博物馆进行捐赠。据泾川县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杜赟清介绍,经过县博物馆文物鉴定小组鉴定,初步确定这是一尊北朝时期的石佛身造像,像高50cm,为砂岩质材料,雕刻刀法流畅,尚有彩绘,品相较为完好,遗憾的是头部已经遗失,但仍不失为同时期的精品力作。县博物馆主动按照较高标准对赵先生的义举进行了奖励,并颁发了收藏证书。

泾川县博物馆馆长魏海峰对记者说,赵先生的言与行很让在场的同事深深感动,这说明博物馆的一些工作努力没有白费,大家的文物保护意识普遍增强。近年来,泾川县博物馆积极改善馆内文物的展示条件,在硬件建设严重不足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按照标准化要求对展厅进行了改造提升,加大免费开放工作力度,全社会对博物馆的认知度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仅今年1至3月份,通过野外文物巡查及群众告知、捐献等方式,泾川县博物馆征集到了包括韩恭王圹志盖、韩恭王夫人李氏圹志、“会仙亭”游记碑等珍贵文物,均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这也说明了此次进馆收藏的石虎及彩绘石佛像,又是我文物保护宣传及文物征集工作中的重要收获。 

新闻推荐

新实行的《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和旧的有什么不同?

《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6年1月1日起实行。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涉及千家万户,与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办法》对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政策做了相应的调整。主要...

泾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