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里尔克诗歌《秋日》赏析

陇东报 2017-03-28 06:05 大字

海赖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MariaRilke1875-1926)奥地利诗人,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

著有诗集《生活与诗歌》(1894年)《祭神》(1895年)诗集《梦幻》(1897年)《耶稣降临节》(1898年)《图象集》(1902年)《祈祷书》(1905年)《新诗集》(1907年)《新诗续集》(1908年)《杜伊诺哀歌》(1923年)《献给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1923年)

里尔克的作品在中国一直备受关注,已经出版的译本有冯至、绿原、林克、刘皓明、黄灿然等,去年初,商务印书馆推出了国内首部《里尔克诗全集》。

里尔克,代表一种诗歌的高度和难度。难度在于他对语言的挑战、对灵魂的探索,对情感的挖掘,而更重要的是,里尔克对于现代诗歌写作的影响,使其本身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启示”——对中国来说,里尔克曾经帮助诗人们“寻获40年代中国新诗克难履险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借镜”,且在往后岁月里,为新一代诗人提供了写作的另一种可能性;对于西方而言,里尔克的诗学,改变了西方形而上学历史上长期占据支配地位的视觉中心主义,世界不再表现为图像,而是存在的呼声。里尔克,本身就是一部有关现代诗歌写作奥秘的启示录。

秋日

作者:里尔克

主呵,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让风吹过牧场。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它们成熟,把

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

《秋日》是1902年9月21日在巴黎写的,那年里尔克仅27岁。诗歌开篇就确定了谈话的对象是上帝:主呵,是时候了。这语气短促而庄重,甚至有种命令口吻。夏天盛极一时。参照题目,显然是一种感叹,即不可一世的夏天终于过去了。是时候了,是“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让风吹过牧场”的时候了。“把……置于”及“让”是命令式的延伸。这两组意象有一种奇妙的对位关系,即你的影子与风,日晷与牧场在上下文中彼此呼应,互为因果。你的影子是有形的,而日晷是通过影子的方位确定时间的;风是无形的,而牧场是日晷在时空上的扩展。一般来说,明喻是横向的,靠的是“好像”“仿佛”“如……似的”这类词来连接;而暗喻是纵向的,靠的是上下文的呼应。另外,说到诗歌的方向性,这首诗是个很好的例子,是由近及远从中心到边缘展开的。日晷是中心,而上帝的影子为万物定位,从这里出发,风吹向广阔的牧场。

第二段仍保持着开始时的命令式。带动这一转变的是风,是风促成段落之间的过渡。前面说过,这一段最微妙的是一系列强制式动词的层层递进:让-给-催-压。这其实是葡萄酒酿造的全部过程,被这几个动词勾勒得异常生动。若进一步引申,这里说的似乎不仅仅是酿造,而是生命与创造。

第三段是全诗的高潮。“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这两个名句几乎概括了里尔克一生的主题,即他没有故乡,注定永远寻找故乡。大约在此两年前,他在给他的女友后来成为妻子的信中写道:“您知道吗?倘若我假装已在其他什么地方找到了家园和故乡,那就是不忠诚?我不能有小屋,不能安居,我要做的就是漫游的等待。”也许是这两句最好的注释。从开端的两句带哲理性的自我总结转向客观白描,和自己拉开距离,像电影镜头从近景推远,从室内来到户外,以一个象征性的漂泊意象结尾。最后三句都是处于动态中:醒来,读书,写信,徘徊。而落叶纷飞强化了这一动态,凸现了孤独与漂泊的凄凉感。这让我想起苏轼的名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其电影镜头式的切换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一首完美到几乎无懈可击的诗作。从整体上看,每段递增一句的阶梯式的结构是刻意营造的,逐步推向最后的高潮。复杂音调的变换成为动力,使主题层层展开:开篇显然与上帝有某种共谋关系,同时带有胁迫意味;第二段的酿造过程是由外向内的转化,这创造本身成为上帝与人的中介;第三段是人生途中的困惑与觉醒,是对绝对孤独的彻悟。这三段是从上帝到自然到人,最终归结于人的存在。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主呵,是时候了”和“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但同时又非常克制,像激流被岩石压在地下,有时才喷发出来。这激情来自正视人类生存困境的勇气,因触及我们时代的“痛点”而带来精神升华。这首诗的玄妙正是基于意象的可感性,读者由此进入,体验一个漂泊者内心的激情。

就在同一天,里尔克还写了另一首诗“寂寞”。寂寞像一阵雨。/它从大海向黄昏升去;/从遥远而荒凉的平芜/它升向了它久住的天国。/它正从天国向城市降落。/像雨一样降下来在暧昧的时刻。/那时一切街道迎向了明天,/那时肉体一无所得,/只好失望而忧伤地分散;/那时两人互相憎厌,/不得不同卧在一张床上:/于是寂寞滚滚流淌……

显然和“秋日”相比有天壤之别。把寂寞比喻成雨,从雨的生成降落到最后在同床异梦的人中间流淌,暗示寂寞的无所不在,除了这一点还略有新意,此外无可取处。有时我琢磨,一首好诗如同天赐,恐怕连诗人也不知它来自何处。正是“秋日”这首诗,使里尔克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新闻推荐

铁路安全宣传进校园

近日,驿马街道办事处联合北海站派出所到驿马小学及周边开展铁路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形式,进一步增强学生和家长爱路护路意识和铁路安全意识。此次活动形式多样,有铁路护路知识宣传报告会...

泾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泾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