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素心万丈高——记“甘肃省农村骨干教师”马明诗
□本报记者徐青
1998年,28岁的马明诗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园丁奖”。
这样高的荣誉,对于一个山村年轻教师来说,意味着光明的前景。
然而,16年过去了,马明诗却还守在这所泾川县最偏远的中学——问城中学,仍然干着一样的工作——教导主任、跨学科教师。
马明诗是泾川县荔堡镇袁口村人。少年时,家境贫寒的他把上学当成了改变家庭面貌的惟一出路。“只要考上学,就能改变一个家庭。”至今,马明诗仍清楚记着初三政治老师王俊文的话。
上学改变了马明诗的命运,也让他决定当教师,“改变家乡更多孩子的命运。”
平凉师范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荔堡镇庙李小学。第一次走进教室,地面坑坑洼洼,座椅残缺不全,黑板几乎成为“白板”……为教好学,他带着学生抬土垫地、修补桌椅;桌凳短缺,就用泥土台台代替;没有黑板,就把自己的床板刨平涂黑挂在墙壁上;没有玻璃,就把油纸绷紧订在窗户上……
后来调入问城中学,他又想法设法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带着学生上山挖药材、收废旧物品,利用勤工俭学所得的850多元,给学校购买图书;1996年学校建教学楼时,他又捐出积攒的300元钱;他还带头制作各种教学工具……
怎样才能做好教学工作?马明诗说:“不短缺学生的一节课,把每节课都上成优质课。”
1996年,马明诗担任初三毕业班的物理老师兼班主任。这一年,他把学生的物理课成绩带到全县会考第一名。近20年来,他几乎同时担任“没人教”的跨学科老师、许多教师感到有压力的“毕业班”班主任以及学校教导主任的工作。
马明诗每天早上5点40起床,这不仅是因为他把手机闹铃调到了这个时间,更重要的是,每天早上这个时候,校园里就有了动静。上世纪90年代后期,泾川县教育界推行学习“远学会宁、近学问城”的“三苦精神”,至今,这所中学里依然流淌着这种“苦”劲。
“教导主任是全校老师的表率,决定着学校的教风、学风,教导主任朴素,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就朴素。”对于马明诗,问城中学校长段福亨动情地说:“教育是个凭良心的工作,他把职业看成了事业,看的很重。”
马明诗的办公室颇显“寒酸”,里面有4张桌子,尺寸和颜色都不一样,惟一一张像样的“办公桌”上,摆着个“黄牛翘尾奋力朝前”的台历架,上面竖着一杆鲜艳的国旗。再看马明诗本人,他身上穿的衣服,也不知洗了多少水。
时光荏苒,在这所被喻为“泾川县新教师培训基地”的学校里,马明诗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和年轻教师,而他却用朴素和坚守,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这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杜发强)8月20日,省政协副主席张景辉在泾川县会见了前来参加第四届华夏母亲节暨海峡两岸西王母故里民俗文化交流活动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政则一行。国台办联络局副局长李勇...
泾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