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化风景扮靓美丽乡村

平凉日报 2016-09-10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丁小凤张霞

初秋时节,记者一行驱车来到绿树掩映下的泾川县玉都镇下坳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优美清新的画面:高大挺拔的核桃树下,十几名村民正拉家常,谈趣事;水泥硬化的小路两边,白墙青瓦的小康屋整齐排列;广场上图文并茂的道德文化墙下小孩嬉笑打闹,欢声笑语中夹杂着远处若有若无的唱戏声。

沿着乡村道路,记者走进下坳村乡村记忆体验园,30年前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工具尽收眼底:过去人们打粮用的竹筛、耕地用的木犁、磨面用的石磨……都陈列在体验园里;地坑里“土气十足”的窑洞内,久违的土炕以及过去的锅碗瓢盆、装粮食的斗子,瞬间将人们带回那个艰苦而又难忘的岁月。

“现在村里路宽了、景美了,整个村子面貌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以前在家干家务带娃娃做零活,想出去转转也不知道去哪。现在跳广场舞、看戏,每天生活花样多着呢!”说起这些年的生活变化,村民马秀娟有说不完的话。

“我们依托乡村记忆体验园西面的孔庙建设,围绕‘仁、义、礼、智、信\’建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24孝景观墙’等,这些充满文化气息的建筑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风、民风。传统窑洞和现代新居的相互融合,既可以让村民和游客体验乡土民俗文化,还能感知乡村农耕劳作的生活气息。”玉都镇镇长吕永发说,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让居民的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还要让村民和游客记得住乡愁,更重要的是对蕴含在农村特有的文化底蕴进行不断挖掘,延续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

傍晚时分,走进党原镇城刘村,远处古色古香的城墙楼阁传递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沿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穿过小康屋,一处仿原样重建的地坑庄子内,党支部会议、儿童放哨等9处景观雕塑,既还原了当年革命活动场景,呈现出浓厚的红色气息,又全景式展现了陇东民俗地坑庄子的全貌以及当时群众的生活场景。

记者感受到,与村容村貌同步变化的还有城刘村的公共文化建设。功能齐全的健身长廊、高标准化的便民服务中心,以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村民的文化生活不断得到丰富。

“村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在愉悦生活的同时,还可以了解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党原镇城刘村党支部书记许志华介绍,城刘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依托村上的生态环境、红色旅游、历史资源等,发展乡村旅游,引导村民和游客留得住绿树乡音,记得住萦怀乡愁。

新闻推荐

平凉多名作者应邀参加活动并获奖

本报讯9月24日,甘肃省楹联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暨颁奖典礼在兰州金城大戏楼举行,平凉楹联作者王继儒、刘志刚、杜玉明、刘佐发、辛自美、赵明度应邀参加了庆典。为表彰学会成立以来在...

泾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