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莫把平凉叫“凉城”

平凉日报 2016-08-11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张成龙

“大凉城的旅游节来啦”、“让我们一起舞动大凉”、“凉城风光无限好”……最近一段时间,许多网友在微博、朋友圈把平凉称作“大凉城”、“凉城”,甚至一些对外宣传中也这么写,那么把平凉称作凉城到底恰不恰当呢?

翻阅史卷,平凉从未有过凉城之称,把平凉叫作凉城也缺乏历史依据和文化支撑。先秦时,平凉一带生活着从事畜牧生产的戎族人。秦灭六国后,在平凉设立北地郡。西汉中期,由于对匈奴作战胜利,“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北地郡成为和平安定的内地,于是汉王朝分北地郡设立安定郡,同时设安定县(今泾川县)。直到十六国前赵初期,安定郡尚存。此后,历代王朝或改州为郡,或改郡为州,又或设路,设府,设道,平凉地名虽几经更迭,但都没有过凉城之称。

事实上,凉城另有其地。百度搜索凉城显示:凉城地处阴山南麓、长城脚下、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乌兰察布市南部,属乌兰察布市。早在北魏时期,执政者就在那里设立凉城郡,其后凉城地名几经变迁,到民国三年(1914年)又沿用北魏旧名,复称凉城县,直至现在。不仅凉城另有所指,就是大凉,也并非我们的平凉。历史上,大凉为古代统治者在凉州地区建立的政权,即现在的武威市,曾是“丝绸之路”要冲。

从公元358年前秦苻坚平定前凉开始,1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平凉作为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之名被不断使用。平凉曾发生过许多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如秦皇汉武西巡登临崆峒,秦王李世民泾州大捷,明代韩王就藩平凉……近代以来,左宗棠、林则徐、冯玉祥、于右任等历史人物先后在这里留下印迹。特别是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平凉大地,播撒了革命火种。平凉还孕育了针灸鼻祖皇甫谧、唐代名相牛僧孺、嘉靖才子赵时春等大批杰出人物,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至今让这里的人民引以为傲。

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是区别某一特定地理实体与其他地理实体的一种标志。地名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其命名、演变具有自身规律。历史上,地名的产生、更迭,往往与社会时代关系密切,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

此外,标准地名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经标准化处理,并由有关政府机构按法定程序和权限批准予以公布使用的。把平凉称作大凉、凉城,这种随意滥用地名的“任性”做法,不仅暴露出我们对家乡历史知识的欠缺,还可能引起关于地名之争的纠纷。

新闻推荐

关于平凉市拟申报推荐的第十三批省级各类文明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名单的公示

按照省文明委《关于做好第十三批省级各类文明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经过逐级申报、测评排序、征求意见,市文明办汇报市文明委领导审定,拟推荐以下30个单位申报第十三批...

泾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泾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