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泾川嫁妆的传承与嬗变
1936年泾川农民出嫁女儿摆放的嫁妆。
如今泾川人给女儿的嫁妆。
□卢雪涛
泾川县档案馆展室中摆放着一张1936年泾川农民出嫁女儿摆放嫁妆的照片。照片为黑白底色,五寸大小。仔细观看照片中简易搭建的床铺上摆放的嫁妆,主要有被褥、毛巾、箱子、镜、脸盆等物品,嫁妆的旁边站立着四个人。第二张照片是今年5月笔者在泾川某地送别亲戚女儿出嫁时拍摄的照片,摆放的嫁妆有丝绵被、鞋、衣服、梳妆盒、床头灯等,更显眼的是陪嫁2万元。两张照片拍摄相距80年,反映主题都是泾川农民出嫁女儿摆放的嫁妆。
80年漫长的岁月中,被褥等生活必需品都是泾川农民出嫁女儿陪嫁物品中不可或缺的,充分表达了父母希望女儿出嫁后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小家庭,这种美好的祝愿长期延续了下来。80年的沧桑岁月,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36年农民出嫁女儿时陪嫁的物品中规中矩,实惠耐用,照片中农民的穿着朴素、宽大,反映了当时落后的社会经济水平。这张珍贵的照片为研究当时农村社会经济、农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证据。
时隔80年的今天,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泾川农民陪嫁物品更多出现了生活“奢侈品”,如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等,甚至富裕的家庭还陪嫁小轿车、房子等,嫁妆种类因此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有一些农村家庭出现了直接“陪钱”的现象,目的是让女儿自行安排消费,反映了泾川人思想观念、消费观念的转变,表明岁月更替后资源配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但经济增长,物质也日益丰富了,更重要的是农民的生活富裕了,小小的嫁妆的传承嬗变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
总而言之,嫁妆的备置可以说是家里长辈对出嫁女儿的美好祝愿,它承载着父母浓浓的爱意。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了,物质富裕了,嫁妆的内容也更为丰富了。在此希望农村家庭置办嫁妆时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攀比,如果只用嫁妆的薄厚来衡量祝福的多少,那么这种祝福只会成为负担。
新闻推荐
□杜满仓人总是要老的,老了该怎么办?特别是随着离退休干部队伍的不断增加,怎样发挥老干部的作用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近年来,中组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老干部工作要为党...
泾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