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林立峰:实干在前为百姓

平凉日报 2016-08-25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张霞

祖祖辈辈以务农为生的拜三存是泾川县王村镇二十里铺村民,三年前,一家6口还住在两间低矮的土坯屋里,过着缺衣少食的艰苦生活,是全村屈指可数的贫困户。

“家里新修了砖房,购买了小汽车,日子越过越好。”三年后,拜三存华丽转身,成了村里的致富户。

如今,像拜三存这样的致富户,在王村镇18个行政村中随处可见。村民们说王村镇的致富,离不开一个好的党支部,更离不开镇党委书记林立峰。

今年37岁的林立峰,自2014年担任王村镇党委书记以来,就一心想着如何带领乡亲们共同品尝发展致富的甘甜。

然而,看似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的王村镇,却也存在着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群众增收乏力,村组干部安于现状,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就河北各村而言,6个村没有一个像样的活动场所,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外出务工和传统种植,只有零星的农户以发展果品产业和畜牧养殖业为主。”林立峰说,每一个问题都是全镇经济发展的“瓶颈”。

面对群众脱贫致富的期盼,如何使各村摆脱贫困现状?怎样让镇里的经济发展起来?林立峰一直在心中思考着,除了不定时召开村干部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外,他每天还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上山入户。两年时间,走遍了辖区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并进行大胆探索,努力寻找项目发展经济。

“每到农忙时节,林书记就组织镇村干部,到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拉枝覆膜。针对群众认识不足,技术服务不到位,产业链条短的实际问题,他积极与县蔬菜办联系,邀请技术员蹲点帮扶,并通过订单式销售,解决群众销售难问题。”办公室工作人员景岩说。

王村镇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加之农副产品种类繁多,尤以果品、蔬菜久负盛名。林立峰就利用这些优势,积极推广生草覆盖、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提高果园有机化程度和果品质量。探索形成了土地流转收入和基地务工“双向”增收的模式,并想方设法衔接项目支持,砂化道路、修建水池、铺设管网,为二十里铺蔬菜园区配备了膜下滴管系统。投资540多万元,在河北片区启动了3个规模设施蔬菜园区建设。

此外,古风犹存的百泉村、俊秀神奇的西龙山以及历史渊源的九顶梅花山等别具特色的景点,也让林立峰从中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商机。他借助这些独特的资源优势、文化韵脉,深入挖掘镇域各种资源,培育特色旅游线路,把王村打造成了休闲娱乐的示范区和自驾游的集散地,使文化旅游成为群众增收的新途径。

谈及未来发展目标,林立峰说:“要让大伙都不离开家乡就能赚到钱,要让家家都有楼房住,户户都有摩托车。只要老百姓收入增加了,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

新闻推荐

文化风景扮靓美丽乡村

□本报记者丁小凤张霞初秋时节,记者一行驱车来到绿树掩映下的泾川县玉都镇下坳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优美清新的画面:高大挺拔的核桃树下,十几名村民正拉家常,谈趣事;水泥硬化的小...

泾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