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春风在路上

甘肃日报 2015-04-30 14:37 大字

春风在路上

□ 赵 梅

姹紫嫣红总是春,浓妆淡抹总相宜。沉在文人墨客诗句里的江南, 总会撩动人们的思绪。

一条丝线,织出千般锦绣,绣出万般柔情,穿行在时光中的丝绸,总会让你乐意在这里留下一片温柔心意。

邂逅沉静的古镇,偶遇温婉的江南小调,舍不得辜负的不止是江南的美景,还有那凄美的爱情传说。

走在路上,醉在风里。春风吹皱一池湖水,吹起层层希望,不必哀叹西域春晚,你看,春风在路上……

江南小调里的玉兰清香  

来不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突兀地闯进了江南的春色里。 

白墙、乌瓦,翠柳人家,每一处都是一幅动人的画面。

泛舟周庄,古镇的厚重和水的灵动相随而动,船家阿姨一曲曲原汁原味的江南小调让人恍如身在梦境里。

柳枝清浅,花影横斜,吹面微寒的杨柳风轻轻拂过面颊,一树一树的玉兰亭立于春寒中,挺直的身姿,灿白或微粉的花瓣半拢成一个个花朵,让人不由得贪心起来,想多看几眼,多嗅一会儿浮动的暗香。

玉兰绽放在春寒料峭时,因气质高洁而被誉为君子之花,是高风亮节的象征。据说,古时文人墨客总会在家里栽植玉兰,或以玉兰作比或以其为镜。

在清晨的鸟鸣花香中,沿着笔直宽广的道路跑步,惊起林中鸟雀。在一棵玉兰树前驻足,看凋落一地的花瓣,心生怜惜。想起“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境界,玉兰是可以成食的,或煎或蒸都是美味,而却是那么的不忍,让她承受这万般俗世之苦太残忍,还是让它飘落风中,零落成泥,弥留如故香气吧。

突然,就有葬花的冲动,也更深刻地理解了黛玉葬花的悲凉。

在老街的平常茶馆里,点一杯菊花,白菊在水中浮沉之际,隐隐有江南小调传入耳中。 

曲目单上的词曲深深将人吸引住,踌躇不知所选。而此时,已有一男一女两位歌者走向茶馆正前方的两把铺着锦缎的老式椅子。

女子黑衣红裙,温婉清秀,男子一袭月白长袍,上场落座后,琵琶和三弦的合鸣如水流淌,纤纤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曲《黛玉葬花》如泣如诉。

本是曲目单上最亮,却是自己万万没有勇气点的曲目,由他人点了,便是半喜半忧的心情。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曲目单上虽印着《黛玉葬花》,而唱的却是《葬花吟》的词,屏幕上的词,字字含泪,句句惊心。

即使曲终许久,我还沉浸其中,感念着黛玉“我一寸芳心谁共鸣,七条琴弦谁知音”的孤苦。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一曲男女对唱的《钗头凤》将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演绎得淋漓尽致。

走在古老的街道,各种错综的情绪理不出头绪……

丝绸中的桑蚕印记

踏着江南小调,走过留园,园林的美丽和精致让人赞叹。在寒山寺悠远而深重的钟声里,远古的愁绪若隐若现。

吴侬评弹、古典园林和柔滑丝绸都是苏州精致温婉的味道,苏州是一座叠印在丝绸和织锦上的城市,其中的韵味是简单的文字无法比拟的。

丝绸让苏州成为一座印刻在蚕丝上的城市,一座令人向往的温柔富贵乡,阳光上的丝绸装点着人们的生活,几多风情往事,都收藏在细密的丝线里。

有人说,如果把苏州比作一本书,而丝绸便是其引子,它用一条悠长的丝线,连着现实,牵住历史。

在大街小巷,总能看见丝绸的身影,而太多冠以丝绸之名的制品多为化学制品,摸着滑腻,却少了丝绸的顺滑和厚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绸以丝织就,而吐丝的桑蚕一直以来都以执著的形象被赞颂。 

丝绸博物馆里记录着桑蚕的一生:从蛾到卵、蚕宝宝、蛹、茧,再到蝶。

谁说那不是一场华丽的演变呢?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蚁蚕身上长着细毛,渐渐地不明显了,蚕宝宝在不停地吃桑叶中长大,身体变成白色,过一段时间后开始进入休眠期,也就是蜕皮,蜕4次皮后开始吐丝结茧,两天两夜后,就可结成一个茧,在茧中完成最后一次蜕皮成蛹,再过10天左右,羽化成蝶,破茧而出,完成生命的延续。

在丝绸厂里,工人们撕扯着圆润、轻盈的蚕茧,旁边的织机上,一条条丝线错综交替,丝绸就是这样织就的。 

苏州丝绸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唐宋起,苏州成为全国丝绸中心,后被称为“丝绸之府”。随着世界工业的兴起,丝绸日渐衰退。

而此时,刺绣又似乎代替丝绸成为苏州的一张名片,而它用到的是丝绸中的一根丝线。这何尝不是又一种突破呢?

穿行在丝绸制品中,一件睡衣、一条丝巾或是一条领带,都让人感叹丝绸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条小小的桑蚕,在短短的一生里吐出的丝有1000余米长,做一条领带需要111个蚕茧,而做一件女款上衣则需要630个蚕茧。

桑蚕用它的一生,以一根细细的丝线,织出了紧贴肌肤的温柔,绣出千般锦绣,万般柔情蜜意。

而我对桑蚕的敬佩不止于它的奉献、执著,更在于它作茧自缚的担当和破茧成蝶的勇气和智慧。

看到蚕茧时,我想到的第一个词便是“作茧自缚”,由此想到俗世中,人们因为一念之差而对自己心灵的层层束缚。

但又想到“破茧成蝶”的结局时,不禁豁然开朗,既可屈又能伸,历经切肤之痛后羽化成蝶,展翅飞向自由的天空。这便是它的不凡和智慧吧?

红尘中的我们,谁没有过一念之差呢?谁又不会迷惑困顿呢?但破茧而出,桑蚕可以,何况你我?

新闻推荐

【简明时讯】刘小龙书法作品获全国书法篆刻展奖

【简明时讯】刘小龙书法作品获全国书法篆刻展奖刘小龙书法作品获全国书法篆刻展奖第11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获奖名单近日在北京揭晓,甘肃省有15人入选,其中泾川县青年书法家刘小龙获得最高级别奖项优秀...

泾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泾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春风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