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武的“五年计划”
□本报记者赵育娴
实习生孙娅玮
“最新款的三轮车是哪种?”4月7日上午9点半,刚开门营业,张军武的摩托车销售旗舰店里就迎来了一位顾客。
“现在,不少亲戚朋友跟着我一起干,一年能卖近百辆!”见记者问起生意情况,张军武的脸上透着自豪。
奔着过富足生活的念头,今年47岁的张军武曾制定了不少“五年计划”。
张军武是崇信县新窑镇大兴村村民,因为家境贫困,初中毕业后便没再继续上学。干过两年搬砖、砌墙、送货等体力活后,他想,如果没有一技在手,仅靠卖体力永远都干不出名堂。在仔细盘算后,他离开家乡,到河南学习摩托车修理技术。
1994年,学成归来的张军武借了200元钱,开始实施自己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乡道边开了一间简易的摩托车修理铺。开店首日,就挣了5块钱,这让他喜出望外,也让村里其他人感叹:“有技术还是美!”
创业,对文化程度不高的他说来并不容易。修理铺发展初期,舍不得车费,张军武就骑几个小时的自行车到城里进配件,为了不耽误顾客使用,随到随修、熬夜赶修成了家常便饭,曾经一连三天,他的午饭都是冷馒头。
这种日子虽苦,可张军武不怕:“苦,谁没吃过?”
1999年,在张军武的努力下,随着一家摩托车配件中心的成立,他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也开始了。“修理铺多了起来,竞争激烈了,但配件相对紧缺,经营重心自然要转移。”他解释道。
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张军武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2004年,在多次外出考察后,他开始从事摩托车代销。当时,他动员亲友和部分学徒当分销商,为其找门店、选车型,逐步建立起覆盖各乡镇的销售网络,自己代理的摩托车销量也稳步提升。2009年,他又把目光投向了崆峒区,在城区开了一家摩托车销售旗舰店。
“听说你要扩大经营?刚好有店铺转让,有意向接收吗?”“你不用来回跑了,手续我们去店里给你办。”“现在有免息贷款的政策,抓紧去问问你符不符合。”多年的艰辛创业,张军武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但他都熬过去了。而政府部门的到位服务,也让他的底气越来越足。
2014年,张军武与朋友合伙,又在宝鸡市、固原市开起了分店,要把事业往大做。
创业20多年来,张军武为自己定了许多“小目标”,每5年迈出一大步,一路摸爬滚打走到了今天。“新能源电动车是我这五年正在开辟的新战场!”张军武相信,在农民工返乡创业日益红火的当下,自己的“五年计划”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新闻推荐
游走的地方多了,随着时间的流失有的已经在记忆里消失,可有的时不时令人回想不已。这样的地方,不论在闹市还是在深山,我揣猜一定会给你留下非常独特的、具有隽永魅力的印象。崇信县的那棵大古槐树就给...
崇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