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姚洼村变了样

平凉日报 2017-03-31 06:06 大字

□本报记者李桂红

“以前想都不敢想,自己可以住上新房子,用上洗衣机,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让我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3月28日,崇信县锦屏镇姚洼村高洼社村民陈清献对记者说:“我儿子患有脑梗塞,治病花了很多钱,以前家里每年收入也就几千元,在大家的帮扶下,现在种植地膜玉米和养殖肉牛,一年毛收入能达到2万元,手头宽裕了,生活也有了希望。”

姚洼村地处崇信县南部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加上交通不便,更是阻碍了经济发展,全村的贫困户多为因病和缺技术致贫,像陈清献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

据了解,2015年,县上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来到姚洼村,走进群众,弄清贫困的根源所在,找准了贫困的“症疾”,当了解到陈清献一家的实际困难后,帮扶工作队当即把老陈家列为重点脱贫帮扶对象。经过帮扶单位和镇村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多方协调,在高洼社协调征地20亩,依托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民生项目,对和陈清献一样有易地搬迁意愿的姚洼社、寺郎湾社25户群众,采取集中修建康居住宅的方式建点进行了安置。

“自从修了新房,老陈一下精神多了。”邻居袁胡米说。去年以来,镇政府多方面协调争取资金,提高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帮助姚洼村修路,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对该村进行了电网改造,号召爱心人士向姚洼小学捐赠了课外书籍等。

一说起自己住进了5间新房子,陈清献就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对于今后的发展,他表示,作为老党员,一定支持孙子、孙女好好读书,走出大山,自己一定会继续寻找致富门路,不能光靠政府救济,争取全家早日过上好日子,以此来回报党和政府的关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县、镇、村除了帮助村民改善硬件条件之外,还协调有关部门为村上新植核桃1700亩,鼓励群众规模流转土地,栽植油用牡丹863亩,完成全膜玉米种植300亩,培育了5头以上养牛大户5户,举办了肉牛养殖培训班,带动全村牛饲养量达到了80头以上,通过给予技术支持和开拓思路,村民们的致富理念和方式发生了转变,真正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水有了、电稳了、路通了,耕地推平了,有了富民产业支撑,姚洼村处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新闻推荐

成正在为甜瓜苗打岔掐丝缠蔓,他种植果蔬已有十多年历史。目前有4个日光温室和2个拱棚,每年收入稳定。本报记者胥富春摄

3月26日,崇信县锦屏镇于家湾日光温室内,于虎成正在为甜瓜苗打岔掐丝缠蔓,他种植果蔬已有十多年历史。目前有4个日光温室和2个拱棚,每年收入稳定。本报记者胥富春摄...

崇信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崇信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姚洼村变了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