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红:带着姐妹们同致富
□本报记者吴文斌
“你看,这个地方绣的时候要用分层法,绣4层才能显出层次感和立体感。”见到梁晓红的时候,她正拿着一幅刺绣给员工讲解。
没有鲜艳的衣服,没有浓妆的粉饰,45岁的梁晓红非常朴素。梁晓红是崇信县公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理,她公司所做的刺绣以其独特的针法,严谨的构图,鲜明的色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喜爱。
“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比如刺绣什么的,看着那些一针一线绣出的精致漂亮的小玩艺儿,就想着以后自己开一间手工作坊,也做出这样精致的工艺品来。”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梁晓红参加了县妇联举办的***“陇原巧手”培训班,这让她更加坚定了方向,从此在手工编织品的道路上开始了她新的奋斗。
“刚开始的时候,家人不支持我干这个,朋友也不看好,我就一个人到西安、庆阳学习考察手工刺绣、丝网花、串珠制作技艺和市场前景。”经过一次次外出考察学习,更加坚定了她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回家后,她先从简单的丝网花、串珠做起,在微信朋友圈销售,第一个月收入了1000多元,周围的朋友也跟着她学做,有八九个姐妹竟然也靠手工艺品有了收入。她萌生了成立公司的想法。
公司成立不久,梁晓红就带着这些姐妹们和作品参加了全市第三届“陇原巧手”手工艺品大赛暨展示展销活动,没想到这次活动就收入上万元。此后,梁晓红带领着她的姐妹们多次参加各种展销交流活动,先后获得了平凉市第三届“陇原巧手”手工艺品大赛优秀组织奖、最佳销售奖,陇台妇女手工艺品展销交流活动金奖和铜奖。她个人也先后获“平凉市优秀妇女干部”“优秀农民工”“平凉市十佳青年创业带头人”“全国双学双比能手”等表彰奖励
在手工编织上初尝甜头梁晓红,觉得一个人富不能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她利用群发短信、微信、QQ等形式,向贫困妇女宣传手工编织业投入少、就业方式灵活、前景好的优势,吸引更多贫困妇女成为民间手工艺品制作的“陇原巧手”。目前,她的公司被评为崇信县“陇原巧手”培训基地、崇信县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崇信县残疾人文化创业园,被市妇联评为“陇原巧手馆”。
利用闲暇之余,梁晓红还研究地方历史文化,创作出富有崇信元素、文化附加值高、经济实用、便于市场流通、种类丰富的旅游纪念品,并依托“淘崇信”电商平台注册线上销售,形成“线下接受集中培训,线上交易实现创业就业”的新模式。
41岁的梁红英就是众多巧手中的一员,她说:“以前在家务农打零工,风吹日晒的,一年到头攒不下几个钱,跟着梁姐学了手工编织,现在每个月能挣到1500元左右,比以前强多了。”。
在公司初见规模的同时,梁晓红自掏腰包,邀请庆阳刺绣大师为农村妇女开展技能培训,900多人掌握了丝网花、串珠手工技艺的基知识与初步技能,约85%的妇女能够运用所学习的手工技艺创作作品。她的公司在县城工业园区加工基地安置贫困妇女28人,带动120名贫困妇女、下岗失业妇女、残疾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实现人均年增收1万多元。走上富裕路的同时,梁晓红没有忘记家乡的公益事业,近几年来她先后为乡村学校捐赠学习用品、体育器材累计达18万元。
为了带动更多的妇女创业就业,梁晓红正在积极衔接,计划投资1.1亿元建设崇信宏途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组织更多的贫困妇女、残疾人妇女参加月嫂、保姆、钟点工、手工艺品等家政服务和创业技能的培训,带领她们走向共同创业致富的新天地。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霞近日,崇信县铜城管委会庙台村村民刘长生杀羊后,清洗羊胃时,发现了一块类似“羊粪”一样的东西,他怀疑这就是传说中的“羊宝”。“黑褐色,表面凹凸不平,形状不规...
崇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