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崖窑村的“好当家”

平凉日报 2017-03-21 06:08 大字

□本报记者柳静霓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崇信县木林乡崖窑村以前行路难的真实写照。如今的崖窑村,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气派的小康屋错落有致……

“以前家家都必备雨鞋,平时放在墙角,下雨天拿出来穿,现在一点用不上了,不管晴天、雨天,我们出门都穿皮鞋。”村民王德怀笑着说。

王德怀说,现在崖窑村不但村子面貌改变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谁家建个小康屋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这都是因为崖窑村有个‘好当家\’”。

王德怀所说的“好当家”就是崖窑村党支部书记王志锋。身为一名支部书记,王志锋深感自已的使命重大。“无规矩不成方圆”,他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牢牢地将党务工作抓在手中,结合崖窑村实际,修订完善了《崖窑村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9项制度,建立了村干部包抓产业、包抓重点工作责任制。同时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双议双评”制度,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产业开发、科技推广等群众反映强烈、多年未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保障了群众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调动了普通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积极性。

作为一村的“当家人”,为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王志锋在召开支部会议、党员群众会议广泛讨论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近抓养畜、远抓林果、常抓劳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群众有顾虑不想干、不敢干的时候,他多次上门讲道理、分析市场,举例子、算细账、作对比。王志锋率先垂范,带头栽植果树4.6亩,引进能人入驻养殖小区示范养殖,饲养生猪160多头。2014年初,他自己又承包土地230亩,带头种植中药材、洋芋等经济作物。在他的示范带动协调下,全村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新植果园1160亩。去年,先后投入资金10多万元,对果园落实重剪、施肥、覆膜、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管护措施。同时,套种黄豆1056亩,有效弥补了果园前期投入大,收入少的不足的问题,开创了全村果产业发展的新局面。目前,全村人均果园面积达到1亩,果树长势喜人。

为了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王志锋为全村21户妇女协调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76万元,扶持发展10头以上养牛大户13户,5头以上养殖大户20户,去年全村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上。为节省养殖成本,解决饲草不足问题,在全村积极推广种植全膜玉米1000亩,修建青贮窖40座,转化饲草1600吨。针对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积极联系县劳务部门到村开展技能培训2次,先后组织35人赴兰州、西安等地务工,带动全村输转劳务113人,人均收入达到2.4万元以上。

村民变富了,村庄也要变得更美。王志锋带领党员群众,先后在崖窑村方地沟社、新庄社、岭岭社修建小康住宅92户,实施旧村改造215户,拓宽村社道路9.3公里,硬化5公里,修建娱乐场所3处,硬化排洪渠76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机修梯田2600多亩,旧庄基复垦600亩。去年初,又带领党员群众续建康居住宅15户,新建村级卫生所1处,硬化排洪渠3000米,解决了多年来群众行路难、排水难的问题。

如今的崖窑村,呈现出的是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画卷。

新闻推荐

杜银祥:带领家乡群众脱贫致富有信心

□本报记者王剑峰赵富生2月28日一大早,崇信县锦屏镇冉李现代农业示范园里一派热闹的景象,“访客”们有的手提新鲜草莓,有的手捧盆栽花卉,慕名而来的人们将车在园...

崇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