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
□本报记者李桂红
“要不是政府帮咱筹措了5万多元,我都没有想过能住上新房!”看着即将完工的新房,崇信县新窑镇杨安村村民孙建军欣喜地告诉记者。目前,新窑镇4个贫困村188户贫困群众住房难问题,都将像孙建军一样,在2017年底前全部得到解决。
孙建军家所在的杨安村,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行路吃水不便。***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崇信县针对新窑镇林缘区群众扶贫成本高、就地脱贫难的实际,实施了赤城移民社区项目,集中安置新窑、宰相、杨安、西刘4个贫困村188户599名贫困群众。
赤城移民社区规划为每户4分地的独院设计,房屋则为5种户型,由群众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修建。孙建军就选了63平方米三间房的户型,虽然是社区里设计最小的户型,但足够一家四口居住。“危房改造项目给我补了1.25万元,还有每人8000元的异地搬迁费,贫困户有5万元的贴息贷款,这些钱足够修房子,结余的钱我想再养几头牛。”对以后的生活,孙建军早已有了打算。
社区项目占地175亩,配套了道路交通、绿化亮化、排污排洪等基础设施,及便民服务大厅、超市、幼儿园、卫生室等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在社区的东南角规划修建了“幸福大院”,对40户81名特困群众进行集中安置,解决了他们的住房难问题。
在移民社区,村民张和平望着即将入住的新房,满心欢喜地说:“以后娃娃念书方便,吃水也方便,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得很,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接下来就要抓紧脱贫致富了。”
安居乐业,是普通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崇信县针对贫困村立地条件差、居住分散、扶贫成本高的现状,因村制宜、因户施策,修建安置点6处,搬迁群众9村323户,全面改善贫困村贫困户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并引导群众养牛、种菜、栽植核桃树,扶持发展油用牡丹等富民多元产业,组织群众就近打工,确保群众搬得出、住得稳、有产业、能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柳静霓丁小凤种了玉米种胡麻,种了胡麻种麦子,种了麦子种玉米……50岁的张等伏,农耕是他这大半辈子工作的全部,家里的二十亩地成了他最亲近的伙伴。可是几十年过去...
崇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