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新庄:***点亮幸福梦
□本报记者柳静霓丁小凤
种了玉米种胡麻,种了胡麻种麦子,种了麦子种玉米……
50岁的张等伏,农耕是他这大半辈子工作的全部,家里的二十亩地成了他最亲近的伙伴。可是几十年过去了,家里仍然住着土坯房,时间长了,墙上现在有些地方也开裂了。最让他头疼的是,今年28岁的儿子还没娶媳妇,想修几间新房给儿子结婚的事,也只能想一想。
“在农村,像我儿子这么大年龄,还没结婚的娃娃太少了,即使农闲期间,我也要去铁路上打点零工,可是家里还是没有起色。”说起家境,张等伏显得有些沮丧,可以看出,他想要摆脱贫穷的愿望非常迫切。
张等伏所在的黄寨镇在崇信县西北塬上,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地形地貌独特,素有“三塬九沟十八洼”之称。白新庄村是黄寨镇辖内的11个村之一,和张等伏一样,白新庄村的大部分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想甩掉头顶上的“穷帽子”,但结果总是不尽人意。
好机会来了!
2015年,***精准脱贫工作在白新庄村拉开序幕,为了能彻底解决群众面临的众多实际困难,乡、村干部决定先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彻底打通了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全力培育养殖、旱作农业、劳务经济产业,形成了牛果产业稳定助农增收的格局。
挖坑、施肥、种树、浇水……今年春天,张等伏和媳妇刘钗钗在地里忙活了一个多星期,在8亩地里种上了3年的核桃树苗子。
“1亩麦子收600斤小麦,一年下来挣100元,8亩地也就800元。今年种的核桃树可就大不一样了,5年就能有收益,1亩能挣1000元,10年进入盛果期后,1亩至少能挣五六千元。8亩核桃的收入比8亩小麦的收入多了去了。”张等伏心里打着小算盘,娓娓向记者道来,眼神充满了希望。
和张等伏不一样,张庭发是村里的“活泛”人,拉煤、种庄稼、做生意,张廷发一直都在忙活,在两个儿子没娶媳妇之前,一家人和睦相处,日子过得还比较幸福。
后来,两个儿子相继娶了媳妇,花费巨大,家里经济负担加重,张廷发变成了村里的贫困户,成为了典型的“因婚致贫”户。
***开始后,张庭发在侄子的鼓励下,又是贷款又是借钱,七拼八凑买了20几头牛犊,再加上之前家里的牛,一共35头。“今年刚收入3万元,都拿去还款了,不过挣钱还在后头呢,不出三四年我家的日子就又好起来了。”对于未来生活,张庭发信心满满。
塬还是那个塬,梁还是那道梁。
危房改造、修村社道路、带领贫困户发展牛果产业、改善村容村貌……村支书张生贵介绍,目前,白新庄村已完成村部办公用房一层主体建设、水渠、马路砖铺设,2.3公里硬化社路也全面完成,并配套栽植长青绿化苗木2800余株;累计建成规模化养殖场3个,全村牛饲养量1246头,其中贫困户养牛80头;现有苹果园150亩,核桃等其他树种300亩;推广种植全膜玉米1500亩;年输转劳力320人次,注册成立了百盛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可年生产2万吨的“陇东宝”有机肥生产线1条。2016年,白新庄村计划脱贫32户141人,全村将实现整体脱贫。
采访结束,回程的汽车行驶在白新庄村,山高、云白、天蓝……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两旁,成片的玉米地里饱满的玉米棒呼之欲出,醉人的秋色里,洋溢着一年收获的喜悦。远处排列整齐的一排排牛棚,错落挺立的一株株核桃树,点亮着村民心中的幸福梦。
新闻推荐
崇信讯今年以来,崇信县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催生创业的作用,为广大创业者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创建了5个县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其中申报市级孵化认定基地3个,通过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创业...
崇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