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猴年忙“背猴”,元宵喜“点灯”

平凉日报 2016-02-24 07:24 大字

□本报记者李晓明

朱小刚文/图

“正月十五闹新春,新郎新娘来点灯;点了猴灯眼睛明,眼不昏花耳不聋。”

“……”

猴年元宵夜,距离崇信县城约20公里的黄寨乡黄寨村杨门对科社,黄胜利家院子里人头攒动,锣鼓喧天。67岁的黄海年身披红被面,头戴黑礼帽“说”着“春官诗”,惹得前来看热闹的男女老少一阵阵大笑。

黄胜利家的二姑娘黄萍萍去年11月结婚,按照崇信婚俗,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要和新郎一起在娘家举行点灯背猴这一传统婚俗仪式。传说,点灯是为了祛除病害尤其是红眼病;而猴子是人祖,聪明敏捷,背猴意为新人及后代聪明伶俐,心明眼亮。

为了迎接点灯背猴这一个美好日子,萍萍妈一个月前就买好17斤酒谷面。十四晚上,萍萍妈早早就将酒谷面和好后焐在锅里至味道发甜。十五这天上午,她用旺火将面团蒸熟,并请来家门里擅长做猴灯的68岁的“五妈”王桂兰和家门两个妯娌,依照萍萍父母和77岁奶奶三人的年龄之和,精心做了185个核桃大小的面灯。粮仓、家畜、菜篮、面盆等各种小面灯匠心独具,造型逼真。每一盏小面灯里都插着棉花灯芯,并注入适量清油。

下午,几个妇女一起动手,用面团捏塑了一个约1尺多高的大面猴,大面猴的头顶、肩膀、腰背、脚面等处,平稳安放好10盏小面灯。在男人们帮助下,剩余面灯逐下而上、成塔形依次整齐摆放在大方桌、炕桌和用红纸包裹的量升之上。因为大面猴身上面灯是专供一对新人来点的,所以面猴做工尤为精心,面猴眼睛上还镶嵌了明溜溜的黑豆,胸前系着红肚兜,看上去雍容富贵,且憨态可掬。

暮色四合,锣鼓渐息。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一群人小心翼翼地将摆着面猴面灯的大方桌抬到院子里,“老丈人”黄胜利上前,拿出数张“50元”“10元”人民币,给新女婿压在面猴周围。随后,在亲朋邻里的簇拥下,一对新人闪亮登场。新娘黄萍萍是黄寨乡北沟村幼儿园老师,女婿刘建宗是庄浪县南湖镇人,在县公路段上班。按照礼数,他俩先烧香表拜祖先,再拜天地和双亲,后拜乡亲和面猴,最后点燃最高处的猴灯。接着,在场的家人、亲朋和邻里将其余面灯至上而下全部点着。在185盏明灯映衬下,大面猴仿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但见眼目有神,浑身光亮,英俊威武。

就在大家正在定睛欣赏面猴之际,新娘的堂哥黄伟挤过人群,双手捧起面猴一溜烟跑开了,大家这才醒过神来——抢猴灯的关键时刻到来了。接下来,大家乐呵呵看着点灯背猴中最精彩的一个环节:新女婿拿出红包去求情“赎”面猴,“赎”面猴的过程也是“耍女婿”的过程,女婿的机智与否,也只有在一番“讨价还价”中才能得以全面体现。据说,一对新人次日要带着面猴回家,在自家锅台上再次点灯祭灶,之后将面猴蒸热“回炉”后擀成面卷,与家人分享。点灯背猴,预示着早生贵子、传承香火、人丁兴旺和五谷丰登。

点灯背猴仪式尚未完全结束,院子里已点燃了烟花爆竹,五颜六色的焰火,噼里啪啦的鞭炮,浓烈呛人的烟雾,将农家小院的欢乐气氛再次掀向高潮。

这期间,所有小面灯被来客抢了个精光。端着面灯即将离去的黄小成和张迎春,也是去年结了婚的一对新人,春节刚从外地回家。娘家在张掖的张迎春,老家没有点灯背猴的婚俗,但从女婿家乡这一热闹婚俗中,真切感受到崇信农村浓郁的、淳朴的乡情。对着记者的镜头,她只是一个劲地笑着说:“太热闹了,太有意思了。”

皎洁的圆月亮在天空清辉四散,小小的面灯在手中烛光摇曳。村里的大人小孩,你一盏他两盏的端着小面灯逶迤而去,将点灯背猴带来的祥和与喜庆,撒向整个村庄……

新闻推荐

月日崇信县锦屏镇于家湾村菜农李福平在为黄瓜苗掐卷丝

...

崇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信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