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崇信县基层组织服务群众侧记
□本报记者李桂红
崇信县积极推行“党建引领、产业富民”模式,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壮大致富增收产业,提升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让政治素质好的能人来当家
“村党支部服务态度转变了,党员干部干事积极了,给村上跑项目、拓宽了主村道、修建了垃圾台、治理了烂沟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崇信县锦屏镇枣林村,年过六旬的老李正如数家珍地向记者述说着开展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以来村里的新变化。
去年以来,崇信县把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落实省、市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和“基层党建责任落实年”活动的重要内容,全面开展专项整治。该县着眼构建后进党组织整顿长效机制,注重从那些政治素质好、热心为群众服务、自己能带头致富、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人”中选拔村干部,配强村班子,持续推进后进党组织晋位升级。通过“三评一公开”的程序,全县共确定了10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由“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县委常委挂点包抓转化。坚持一支部一方案一对策,对班子软弱的采取“换血治瘫”式整顿,对思路不清的采取“洗脑增智”式整顿,对制度不全、工作随意的采取“健体强骨”式整顿,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方式,新选配41名致富领富能力强的党员进入村班子,推选8名党性强、作风好的党员任村支书。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地带动了优势产业的发展,全县养牛达11.6万头,果园面积10.4万亩,种植蔬菜7.1万亩,新引进油用牡丹、铁皮石斛等8个特色产业,建成新农村示范点9个。
把服务延伸到最基层
“自从实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村里人办事不怕找不到人,这一举措让村民们给村两委班子竖起了大拇指。”木林乡大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明生乐呵呵地说。
崇信县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民型干部富民型党员建设的实施意见》、《县委关于发挥村部作用加快推进“一站六室”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行群众事务代办、村干部值班、“一线工作法”、“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等工作制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结合实施“五百”党建提质增效计划,将村部整合设置为党员活动室、村务监督室、文化娱乐室、卫生计生室、便民服务室、商贸服务室“六个功能室”,建成村级党员群众服务站,大力推行村干部错时值班、村民事务代办等制度,组建党员便民服务队31个。全县建成县级电子政务服务大厅1个、乡镇惠农便民服务大厅7个、村级党员群众服务站48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县、乡、村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累计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3500多人次,代办事项4100件,把党组织服务活动覆盖到每个贫困户。
请群众为基层组织打分
“每年年初我们村干部就重点工作和办理的实事向村民公开承诺,年底村干部要在村民大会上述职,由群众评议。”柏树镇闫湾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培鑫说。
崇信县在全县所有的村推行了“双议双评”制度,修订完善了村级班子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将服务群众满意度纳入考评体系。开通机关效能监督热线,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双向考评制度,健全完善乡镇与部门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在服务行业及窗口单位设立了效能监督岗、作风评估岗,办事群众对工作人员的服务随时可以进行点评、打分。
同时,为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该县出台了《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通知》,要求在职党员填报《服务承诺书》,自选工作岗位,走访社区群众,收集意见建议,结对帮困解难。社区根据在职党员从事职业、兴趣爱好、技能特长、个人意愿和社区需求,设立政策宣传等10类70多个岗位,按照“一人一岗”的原则,对县城3个社区登记在册的在职党员全部安置了工作岗位。目前,全县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累计人数达1200多名,已开展志愿服务5000多人次。
新闻推荐
...
崇信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崇信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