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杜银祥和他的“开心农场”

平凉日报 2015-12-04 07:30 大字

在大棚里忙碌的杜银祥。本报记者张霞摄

□本报记者柳静霓张霞

今年刚刚30岁出头的杜银祥,两年前就在山东拥有过个人公司,过着有房有车年收入70多万元的生活。而两年后的今天,他回到家乡崇信,建起了自己的“开心农场”。

初冬的崇信县平头沟村草木凋敝,冷冷清清,光秃秃的树木孤零零地立在田间小巷。杜银祥的蔬菜大棚里却温暖如春,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见到记者的杜银祥掩藏不住内心的欢喜,连忙将我们请进他的菜棚里。整片绿油油的白菜瞬间跃入眼帘,可谓春色袭人,清新盎然之气扑面而来。“这棚蔬菜是10月份种下的,估计收入在3万元左右。”说起自家的蔬菜大棚,杜银祥满脸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1998年高中毕业的他,被西安理工大学录取,和千千万万寒窗苦读的学子一样,杜银祥单纯而简单的大学梦似乎触手可及。可那时的家境却难以支撑绚丽的大学梦,他惟一的出路就是当兵……退伍之后,他辗转数次跟随战友去了山东,在那里干过业务员,销售员,当过食品代理商,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攒了一定的资金。2006年,就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潍坊味思特食品有限公司,事业上可谓蒸蒸日上。站在蔬菜大棚里,看着长势喜人的白菜,杜银祥笑道:“山东的生意再好,终究抵不过家乡的绿水青山。”

当杜银祥告诉妻子想要回家创业时,岳父李仁升是第一个站出来全力支持他的。这让当时内心很纠结的杜银祥信心倍增。妻子的家人也是山东当地菜农,地里长年种植蔬菜、水果,收成很好。有了老丈人的指点,杜银祥很快变卖了公司,和妻子一起回到家乡崇信,热火朝天地种起了蔬菜大棚。

2013年9月,杜银祥回到了家里,因为资金充足,技术管理上有岳父李仁升的指点,承包土地上有政府的支持,借着这些有利条件,他甩开膀子,说干就干。2014年初他在崇信铜城工业园区承包了160亩地,建了20个日光温室大棚,主要以种植辣椒、黄瓜、西红柿为主,第一个生长周期下来,纯收入七八万元。有了第一次的种植经验后,他加大了投资力度,扩大种植规模,前前后后在平头沟村和冉李村共计承包了310亩地,注册资金500万,成立了龙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农副产品优质种苗培育繁衍,新种植技术研发及推广。同年5月,与马沟村多名农户合计投入300万元,注册成立了崇信县云翔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园区种植200亩优质蔬菜。2014年11月,为了提升企业效益及影响力,又与冉李村张咀社26户村民成立了崇信县优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引进山东省大泽山优质葡萄苗,在2015年初建成优品葡萄采摘观光园一处。

“初期,因为经验不足,生产技术欠缺,导致蔬菜第一生长周期产值不高,为此我查阅大量资料、不断向当地老菜农请教,随时了解菜市行情,寻找各方销售渠道,并在9月份只身一人去了山东省寿光市天一光伏农业示范园区参观学习。”杜银祥乐呵呵地告诉记者,随着各方面的深入学习,渐渐地对蔬菜大棚的种植,发展,经营,供销有了一定的理念,也带动了周边亲朋好友的加入,员工也从当初的13人发展到现在的33人。

“种菜、收菜是最忙的时候,大概需要八九十个人力来帮忙,所种蔬菜一般都销往平凉、西安、庆阳、宝鸡等地。”杜银祥说,我相信将来可以借助当地政府平台,集中资源做成本地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老百姓都参与到公司里来,为当地农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新闻推荐

崇信:注册农民合作社121个

...

崇信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崇信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