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崇信: 情牵百姓千万家

甘肃经济日报 2015-11-30 21:14 大字

本报记者 李桂红

从狭窄的烂泥路,到宽畅的通村水泥路;从简陋的土坯房,到住上小康住宅;从无人照看的五保老人,到住进敬老院里的幸福老人……一项项惠民之举、一桩桩利民实事让城乡群众感到十分的欣喜。2015年,崇信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践行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提升了城乡群众的幸福指数。全县民生支出6.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1%。

实事“落地”幸福“开花”

锦屏镇文家咀村村民文娟霞新建了7间宽敞明亮的新住宅,用上自来水、太阳灶,走上水泥路,一家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高兴地说:“不光是房子,村里的文化广场、太阳能路灯样样齐全。”现在交通方便,信息灵通,她正打算参加扶贫办举办的养殖培训班,建两座养猪大棚,增加家庭收入。

在崇信县,和文娟霞一样受益于***精准脱贫致富的群众还很多。今年以来,崇信县紧扣“六个精准”要求,研究制定了“2+19”***工作方案,成立了县、乡、村三级***工作体系和15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实行“挂图作战”。精准识别贫困户4029户1.49万人,大数据平台建设和精准监测工作扎实开展。实施各类***项目59项,硬化贫困村社道路12.7公里,完成自来水入户233户,改造危旧房屋592户,建成村幼儿园2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个,标准化村卫生室8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个,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个。采取“原址重建、村内移民、易地搬迁、幸福大院集中安置”四种模式,建成了周寨、戚家川移民安置区,安置群众65户228人,赤城移民社区全面开工建设。坚持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牛果菜和油用牡丹等富民产业,成立扶贫互助社13个,培训群众4400多人次,发放***专项贷款1483户7359万元。

让民生跟着“民声”走

器械下柔软的泡沫地毯不怕摔,楼道内用毛线编织的芭比娃娃形态逼真,教室里在盘子上画出的京剧脸谱美轮美奂,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愉悦地和老师做着游戏……走进柏树幼儿园,漫步校园,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以前在私人幼儿园,地方小,孩子跑都跑不开,这新幼儿园宽敞,条件又好。”宝宝班的一位家长说。

近年来,该县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加快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实施幼儿园向行政村延伸工程,加快幼儿园(班)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学前教育管理办法》等规范性要求,利用现有教学阵地,实施了幼儿习惯养成、兴趣培养、智力启发等重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至目前,共完成投资5570万元,实施城区二小迁建、县二中学生宿舍楼、黄花中学实验楼、于家湾幼儿园建设等校舍工程10项,新建校舍2.7万平方米。

编织民生普惠的“幸福网”

“我是在地里干了一辈子农活的农民,最担心的就是养老的事。现在政府每月给我110元的‘工资\’,85元的养老金和25元的高龄补贴,我和家人心里踏实多了。”柏树乡东风村81岁的农民秦风梅高兴地说。

崇信县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孤寡残疾人员救助等各项保障政策,完善流乞人员救助办法,推进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实现了全民医保、社保全覆盖。新农合、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提标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累计发放惠农资金9448.7万元,户均受益4960元,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

新闻推荐

崇信:农民冬闲时节“充电忙”

本报崇信讯岁末寒冬,崇信县农牧局组成农业科技讲师团,利用冬季农闲时间积极开展季农民科技大培训活动。在培训中,县上结合肉牛养殖、果菜产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分赴柏树镇信家庄村、黄寨乡白新庄...

崇信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崇信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