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开启循环经济新模式——平凉西开集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纪实

平凉日报 2015-10-09 18:19 大字

□《甘肃日报》记者惠程华

“春送一盆花,秋收一盆果”。这一花一果皆缘于平凉西开集团生产的有机生物肥。而这种有机生物肥,则是平凉西开集团在牛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结出的硕果之一。去年5月,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曾宪成把西开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介绍到了联合国腐植酸大会上,并称之为“中国甘肃西开循环经济模式”。

一个产业发端于一条新闻报道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坐落于崇信县工业园区的甘肃西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犹如进入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植物园,厂房的空地上见缝插绿,五颜六色的蔬菜、硕果累累的果树映入眼帘,一盆盆结满辣椒、西红柿和鲜桃的盆景引人注目。董事长张红兵告诉记者,平凉西开集团利用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生产有机复合肥料,利用玉米、果渣酿酒,利用酿酒产生的酒糟饲养牛……如此循环“吃干榨尽”的经济产业链,缘于《甘肃日报》上刊登的一则新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张红兵从山东省东明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的职位上毅然“下海”,先后在山东东明、北京密云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从事农业和牧业开发,并在北京等地经营高档肉牛及牛肉购销业务。

“2001年,当我看到《甘肃日报》刊登的《平凉红牛走俏西北五省区》的新闻后,进一步激发了我养牛的愿望。于是,我当年就到平凉市进行实地考察,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在崆峒区投资建成了‘西开牧业\’第一条肉牛屠宰生产线。”张红兵说。

得益于优越的草畜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西开公司养牛产业在平凉市风生水起,不仅为陇东地区养牛产业的发展和拉长产业链条发挥了龙头企业的科技和规模效益,而且通过“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西开模式,不断拉长养牛产业链,让当地农民在每一个产业链的环节中,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养牛收入。西开养牛模式打破了西部农民千百年来的养牛传统,让更多的农民赶着红牛奔小康。

科技做催化剂循环经济持续发酵

2007年,崇信县委、县政府领导“三顾茅庐”,来到西开集团,诚心邀请西开集团在崇信建设以养牛产业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企业。

当年,西开集团在崇信县投资近5000万元,建成了陇东最大的“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万头肉牛育肥场,同时,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建成了西开酒厂,利用酒厂的酒糟喂牛降低饲养成本,利用牛场产生的粪便进行沼气发电,利用沼渣、沼液建起了生物有机复合肥厂,鼓励农民用生物有机肥种植玉米、苹果等,大力发展以再生、循环为主题的新型农业产业化,串起了“果渣、酒糟喂牛—牛粪制沼—沼气发电—生物有机肥生产—牛肉供应到餐桌”的循环生态农业产业化链条。同时,西开集团在兰州、西安、山东等地开办了30多家销售西开高、中档肥牛的火锅店,有近千名当地农民离土不离乡,成为企业的产业工人,平均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西开集团借助平凉丰富的风化煤资源,充分利用国际一流的生产技术,广泛利用腐植酸煤、牛粪尿、城市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等有机物质,加工高品质黄腐酸钾、生物腐熟剂生物菌种,生产出了有机肥料和水溶肥,用于农业及农作物、果树、花卉栽培。目前,崇信县嘉瑞达、中岛生物科技同时安置下岗职工和农民工300多人,建成甘肃省最大的、科技含量最高的农业循环经济生产企业。

张红兵告诉记者,每个养牛企业和养牛户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养牛产生的粪便不仅臭味大,污染严重,而且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二次污染。2011年,西开集团开始聘请国内外专家来企业会诊,着手建设生物有机肥生产企业,投资3800万元,解决畜禽粪便的污染问题,2012年5月,与美国瑞科公司成功签约,采用全套美国技术生产,开发适应中国各类土壤的有机肥。目前,企业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已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4个品种的化肥生产许可证,产品销售到了西北五省区。

在去年第43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纽约举办。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曾宪成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让腐植酸水溶肥普惠全人类”的演讲,其中专门介绍了西开集团发展有机肥料和水溶肥的经验,对西开集团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大力推进腐植酸水溶肥的试验及应用所作出的努力及成效给予肯定,并介绍给了参会的各国专家。

曾宪成告诉记者,腐植酸与氮磷钾配合使用,可提高土地养分利用率10%-30%。西开集团生产的腐植酸,尤其是全水溶性腐植酸,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之一,对发展农业,提高粮食和经济类产量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作物生产多施用单质肥料,施肥中氮、磷、钾比例不平衡,造成土地板结,地力下降,施肥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西开集团年产10万吨全水溶腐植酸及腐植酸生物菌肥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延伸产业链 为***发力

2012年2月,全省双联行动拉开了帷幕。西开集团总经理张红兵在第一时间来到庄浪县南湖镇石阳村与贫困户手拉手结成了扶贫对子。石阳村是南湖镇的贫困村之一,全村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林、经、果、牧产业发展得很少,当年,全村还有贫困户91户410人。村党支部书记郜志俊介绍说,全村还延续着传统的以耕种小麦为主的农业生产,有些农民有志创业却无法筹资。张红兵当即表示,西开集团一定要让大家依靠发展牛产业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

在摸清***的底子后,张红兵和当地的干部一起制定出了帮扶方案:依托当地丰富的饲草资源优势,建立养牛小区,发展养牛产业。建设标准养牛舍15栋到20栋,养牛1500头到2000头,西开集团负责养牛全部周转资金,并从牛的采购、浓缩饲料供应、成品牛收购各环节注入2000万元,扶持15个到20个贫困户。同时,鼓励村民到西开集团就业,聘请国内外知名畜牧专家到村上培训,为石阳村修建村部捐助10万元。这些***帮扶办法,不仅让石阳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突破口,也为全省民营企业主动参与双联行动带了好头。

近年来,西开集团还为崆峒区,静宁、泾川和崇信等县的果农、菜农送去了生物有机肥,帮助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的路上奔小康。张红兵告诉记者,眼下全省开展的***行动也为农字号企业参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西开集团愿意一如既往地为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提供帮助。

(转自9月23日《甘肃日报》第4版)

新闻推荐

崇信完成秋播面积12.13万亩

...

崇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