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晓明柳静霓王剑锋文图出着太阳的雨温暖中又
□本报记者李晓明柳静霓
王剑锋文/图
“出着太阳的雨,温暖中又泥泞,一路谢谢你不离不弃。”
新年不紧不慢到来了。1月7日早上,在崇信县黄寨乡黄土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坐在轮椅上晒太阳的陈冬平感到冬日阳光格外温暖。七年来,他心中最明丽、最温暖的“太阳”,是他的妻子岩海燕。
七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陈冬平落下了高度残疾。当时,岩海燕与陈冬平结婚仅仅三个月时间,面对高达八万多元的治疗费用和一对上了年纪的公婆,在一般人眼里,岩海燕有理由也有可能会弃他而去。可是,怀有身孕的岩海燕却选择了一条坚强隐忍之路,用她瘦弱的肩膀挑起了维系和经营一个特殊家庭的重担。
丈夫倒下了,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倒下。
为了给丈夫治病,从没有在人面前低过头的岩海燕,通过向娘家人、向亲朋、向银行求情借贷凑钱。在丈夫卧床的两年多时间里,为了让丈夫尽快恢复健康和不长褥疮,每天每隔一两个小时翻一次身,每天都要擦洗身体、排泄大小便,照顾丈夫的每一个日夜,她都在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中度过。这期间,她不能享受临产前有家人陪护看医生的呵护;生下儿子,也不能享受农村年轻媳妇坐月子应有的“待遇”。倒是她一个月婆子,既要精心喂养襁褓中的婴儿,又要悉心照顾躺在炕头上的丈夫。多年来,多难的家庭从未给她一个完整的温馨回忆,也无法让她享受一个年轻女人应该享受的幸福甜蜜。
一天天过去了,丈夫终于可以坐上轮椅活动了。像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描述的一样,长期坐在轮椅上的丈夫,心情时好时坏,面对丈夫有时无端的发火,岩海燕选择了忍耐和宽慰。在岩海燕看来,有些时候,宽慰一个人有时候比服侍一个人更难。
也许是命运的捉弄,不幸的家庭总有不幸的事情找上门来。2012年,先是公公被确诊为脑瘤,在西京医院治疗花了六万元,接着又是婆婆在新窑煤矿打工时不慎右手骨折。公公早年右眼患疾视力模糊,脑瘤手术后行动不便,无力帮助儿媳下地干活;婆婆右手致残也不能再干重活,只能照看孙子,料理家务。迫于家庭生活压力,去年老两口结伴去内蒙的一个餐厅打工去了。
十七八亩地的庄稼,只能靠她一个人干了。家里面高筑的债台以及各种开销,也需要她来直面。农闲的时候,她买来材料在家中学做起了冥衣纸活,乡下的销量小,利润薄,辛辛苦苦一整天做一件大纸货也只赚二三十元,但不一定每天都有人来买。尽管如此,她还是起早贪黑不停地做着。既要做庄稼,又要照顾残疾丈夫和娃娃,再没有更好的来钱路子。
为了让残疾丈夫早日走出心理阴影,她用做纸活辛辛苦苦攒下的三千多块钱给丈夫买了一台电脑,还拉上了宽带,他宽慰丈夫“玩电脑权当是散心呢”。不过,好强的丈夫在电脑上也学会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学会了室内装饰设计,有时还从西安搞装饰的同学那里要一些活,挣点设计费。当记者看到一个偏远乡村的残疾人,在电脑上熟练操作绘图软件设计图纸,多少有些惊讶。
看着丈夫在电脑上设计制作出各种式样的室内装饰平面图,岩海燕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她从丈夫对新生活的憧憬中也感悟到自己多年坚守的意义。因为不离不弃,她不仅鼓起了一个残疾人和一对年迈老人生活的勇气,重新点燃一个不幸家庭三代人的希望之火,也给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赤裸来,到盛开到回首到离开,一路上我都要有你在。”
歌手信的《不能没有你》道出了陈冬平最真实的内心感受。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陈冬平心里很清楚,他的人生道路上不能没有岩海燕。
岩海燕和丈夫一起在电脑上看设计图纸。
走基层
新闻推荐
...
崇信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崇信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