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山深处的坚守与创新——记省“园丁奖”获得者、崇信县柏家沟小学校长马克林

平凉日报 2014-12-17 18:51 大字

□本报记者李晓明

“大家说一说文静同学这篇作文写得好不好,好在哪些方面……”12月10日上午,崇信县新窑镇柏家沟小学四年级教室里,马克林站在学生身边,与学生一起讨论着一篇题为《父爱就像棒棒糖》的学生作文。同学们分组围桌坐着,争相起身发言,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小雪过后,大山深处的校园格外宁静。其他5个年级的教室里,几个年轻教师也和马克林一样,站在学生身边给学生面授面批,学生无拘无束地自由发问请教。——这种在全市广为推崇的被称之为“小班化”的教学模式,其带头实践创新者之一就是该校校长马克林。

从教23年来,马克林一直在偏远农村小学从教。由于农村小学普遍班级学生少、师资力量弱,教学工作大都沿袭着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台下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如何在小班额教学中将教师主导功用发挥到最佳状态,如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长期教学中,马克林一直苦苦思考着这一问题。2006年他被调到柏家沟小学当校长,面对每个班只有一二十学生的小课堂,他继续尝试“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的“小班化”教学探索。2009年秋季开始,他率先主持实施市级课题《边远山区小班化教学研究》并取得成功。两年后,他又申报并负责实施了“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边远山区小学小班化教育问题研究》,并于今年9月份通过省上验收。

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更利于相互沟通和交流。“一节课教师只讲15分钟左右,把其余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做的事情,尽量交给学生自己来做”……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等这些教育教学理念被马克林在实践中发挥得淋漓尽致。马克林和老师们全身心而为的互动教学,让山里娃娃感到学习的轻松和快乐。通过多年实践,该校“小班化”教学模式得到一致认可。2010年至今,全校10名教师先后获得县级以上表彰奖励14项,其中1名教师还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他精心撰写的论文《在农村小班教育中促进学生发展之我见》获中国教育学会优秀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一个课件获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会课件大赛三等奖。该校“小班化”教学模式也被广泛推广,2012年全县“小班化”教学现场会在该小学召开,同年12月市上组织的教学观摩团来该校观摩。2014年7月全市“小班化”教育现场会又把该校确定为一个观摩点。目前,“小班化”教学模式在全县100人以下的农村学校实现了全覆盖。

“小班化”教学模式会不会影响合格率?马克林自信地说,重视学生能力提高和学习习惯养成,学生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名列学区甚至全县前列。在今年7月份举行的全县六年级语文统考中,本校学生的平均分在全县城市和农村的60多所学校名列第三。

火炉上水壶冒着热气,在办公室兼卧室的一间小房子,马克林每天的午餐是喝茶吃干馍馍,晚饭是在火炉上做一顿汤水面。周末回老家呆上一半天,周日下午又来到学校。马克林就这样日复一日过着简单平静的日子。常年的寂寞坚守中,他始终努力着把学校的每一件事情办好,把每一个学生教好。他因此多次被市、县评为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和学科带头人,2012年还被评为省级“两基”工作先进个人、被推选为平凉市政协委员,今年他又荣获省“园丁奖”。

新闻推荐

新年临近崇信县妇联组织干部职工慰问了敬老院的孤寡老

...

崇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