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活安全监管“一盘棋”——平凉市食药监局安全监管工作侧记

平凉日报 2014-10-14 18:59 大字

□丁小凤朱建杰李志麟

今年,新组建的平凉市食药监局迅速适应体制改革后的新职能,积极探索食药监管工作新途径,主动回应广大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新期待,采取了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全市一盘棋,上下一股劲,逐步形成了较好的工作格局。

用好“巡河卒”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村。平凉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且居住分散,乡镇食品药品监管任务十分繁重。为强化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进一步提升各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提高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把建设标准化基层食药监所作为提升基层一线监管能力的有力抓手。为构建监管责任体系,严格规范监督执法行为,大力推行“网格化”监管,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

“刘家香”是一家小餐饮,店主说:“一开始,非常讨厌网格化监管员小王,因为他天天来巡查、天天来啰唆,这卫生不行、那消毒不行。慢慢地小店的环境变整洁了,管理也规范了,现在小王一天不来我还不习惯了呢!”目前,全市2万余家食品药品经营单位全部纳入网格之中,明确了监管人员的责任分工,构筑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

通过不断加强乡镇街道监管力量,推行“网格化”监管和“痕迹化”管理,层层落实监管责任,全市基层食药监所充分发挥基层监管机构效能,积极履行监管职责,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对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社会全覆盖,防止假劣食品药品流向农村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保障农村地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打出“当头炮”

针对全市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食品经营(餐饮)户存在无证生产经营行为,经营户不知道归谁管辖,食品经营门店质量、卫生状况堪忧等现状,市食药监局按照“提升一批、规范一批、取缔一批”的总体要求,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食品生产经营(餐饮)单位(户)无证经营行为整治专项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办理各类食品许可证1444个,办理食品备案登记证345个,纳入“两证两书”管理的食品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饮1286户,取缔无证生产经营户66户,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270份,查办案件115起,天天乳业公司违法生产不合格乳饮料案被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安部列为2014年全国督办的甘肃省惟一典型案例。

针对农村食品经营户远离城区、办证困难的现实问题,该局推行了行政许可基层代办制度,委托基层食药监管所完成资料受理、审查、核查和现场验收工作。崇信县新窑镇食药监所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服务,变电话通知为入户服务,自带5公斤重的复印机走村串户,现场指导办理许可证件。各县区局建立落实了“挂号销号”制度,采取边整治、边指导、边回头看的办法,对辖区内食品监管对象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全面排查,着力巩固整治成果,严防出现反弹,确保了效果质量。

摆下“连环马”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盘“大棋”,各个环节都不容出现半点差错。各县区正在依照基层食药监所“十有”标准规范化建设要求加紧推进此项工作,基层“网格化监管,坐标式定位”的监管模式逐步得以完善。

市、县两级政府还制订了2014年度食品药品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层层签订责任书,细化分解任务,全面靠实责任,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制订了市食安委工作规则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出台了《平凉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问责办法(试行)》等办法,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重点制度初步建立。

在生产环节推行落实了食品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和食药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强了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信息平台建设,开展了六大领域、六大品种专项整治,实施了食用油、醋、酱油“禁散”措施,推行了专柜销售制度,餐饮环节实施了“明厨亮灶”工程。在药品零售企业继续推行“十统一”管理措施。

市、县、乡三级分层分类开展了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全面推行了“红黑名单”制度。社会宣传体系基本形成,集中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宣传活动,开通了“平凉FDA”政务微博,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市、县、乡三级统一开通了“12331”投诉举报电话,并从全市志愿者队伍中聘请了30名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全社会参与食品药品监督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形成。

通过监管重心下沉,群众广泛参与,示范引领带动,目前,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组织机构更加健全,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更加有力,社会宣传不断扩大,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各级责任进一步明确,通过与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形成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合力,有力保障了广大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新闻推荐

文明新风进万家

...

崇信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崇信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