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玉成柳静霓张宏睿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农历
□本报记者李玉成
柳静霓张宏睿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
农历五月,芒种时节,崇信农村麦浪滚滚,一派丰收在望景象。在木林乡大庄村李占萍老人的新房前,记者看到一大片庄稼地里,泛黄的小麦随风摇曳,绿油油的玉米挺着腰杆往上蹿,还有那开着蝉翼般蓝紫色花的胡麻,犹如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乡居图”。
行走在大庄村,只见一排排青砖碧瓦的新民居整齐排列,每家门口新栽的桃树和李子树枝条上生出了绿叶;一条条平展展的水泥路纵横交错。村文化广场上崭新的篮球架、乒乓球台及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大庄村地处泾川、灵台、崇信三县交界处。村支书王明生说以前有两个山区社的村民不仅行路难,吃水用电都不方便,2013年村里依托整乡推进项目,把2个山区社的50户群众迁到了塬上,现在搬迁户出门就是硬化路,再也不为用水、走路犯难了。
53岁的王国柱和李占萍老人一样,是去年10月从山区社的旧房搬进新居的。王国柱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他在离新居3里外的地方建了一座猪棚,养着近60头猪。“养猪也不怎么费劲,每天早上骑着摩托车去,晚上也不用管。”看着记者惊异的表情,王国柱解释道,大庄村的庄风淳朴,喂猪的饲料、磨饲料的粉碎机都在猪舍前的简易棚子里随便放着,从来没有丢过,就连骑过去的摩托车随意停放在路边也从不担心被偷。
“大庄村的人好,过去在山上干活时,无论谁把铁锨、镢头忘拿了,村里人都会把农具捡回来交给失主,即使半根绳子都不会拿回自己家。现在村里美化环境栽花、树从没有人破坏,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240多名,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不赡养老人的,邻里之间的关系也都和和睦睦,一家有事,周围的人都会放下家里的事去帮忙。”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大庄村,记者既感受到了大庄村淳朴的民风,也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为大庄带来的新变化。
新闻推荐
...
崇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