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着战火野外探测资源

潍坊晚报 2019-07-21 10:17 大字

日寇入侵摧毁了国家正常的地震监测和科研活动,秦馨菱和李善邦被迫改行去做全国物探工作,在云贵川地域及攀枝花地带找到丰富的矿藏。李善邦和秦馨菱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现的这批矿藏为建国后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几个月的勘测绘出云贵川地域矿藏图

秦馨菱所从事的正常科研和地震监测被迫中断,各项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国家号召一切为了抗击侵略,秦馨菱被迫改行去做全国物探工作。1937年南京沦陷前夕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安排,秦馨菱和李善邦等科学家辗转经武汉、长沙来到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区进行探测。这是一个历史上就很有名的铅锌矿区,已经开采许多年了。秦馨菱和李善邦在这里首次使用新的地质探测方法,使用扭秤测量重力梯度探测,查看是否还有其它矿体。这个探测在国内尚属最为先进的科研方法,国家地质调查所的许多科学家黄汲清、谢家荣等先后到场视察工作。经过秦馨菱和李善邦几十天的操劳奔波、精心测量和实际物探,在衡阳水口山、松柏一带发现了一个新矿体。他们为国家发现了新矿藏。

1938年底,正是日军发动侵华战争最猖狂的时候,也是中国人民坚持全面抗战最激烈最艰苦的时候,国家仍然坚持组织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开展资源调查工作。李善邦和秦馨菱根据有关部门安排来到重庆北碚。其后,又历时四个月乘坐卡车辗转广西、贵州、四川,在这三省的深山野地里避开日本人的追查盘寻进行秘密探测工作。

1939年日本侵略者已经全面占领中国,开始对中国进行疯狂地屠杀和战略物资的掠夺。中国的科学家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使命,争分夺秒地为国家工作着。秦馨菱和李善邦他们先在四川省綦江,后到贵州省咸宁和赫章玛古探查铁矿。1940年底,他们又躲过敌人对四川成都、重庆等大城市的疯狂轰炸,冒着生命危险,乘汽车秘密辗转来到云南昆明,然后改乘马车,带着磁秤等仪器,经过禄劝、元谋,渡过金沙江来到四川省会理毛姑坝、西昌泸沽一带深山密林之中勘探磁铁矿藏。秦馨菱和李善邦等一行科学家们白天躲避着头顶上日本人的飞机,艰难地跋涉在山谷间,爬山越岭,进行详细认真的勘测,到晚上就匍匐在煤油灯下仔细整理记录数据,进行计算。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行程和勘测,他们终于绘制出云贵川一带地域的矿藏种类和矿床的蕴藏储量,为国家将来工业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一份功不可没的贡献,为此他们被批准加入中国地质学会,成为为数不多的中国地质学家。

边躲敌机边探测找到攀枝花铁矿

地质勘探工作告一段落。正当他们准备返回重庆时,又接到翁文灏(字咏霓,浙江鄞县人。出生于绅商家庭,清末留学比利时,专攻地质学。是民国时期著名学者,中国早期最著名的地质学家)发来的电报,说在盐边县攀枝花地带也发现了铁矿苗头,要他们继续赴四川勘测。翁文灏是中国地质地理学界的权威,他发来的消息是比较准确的,但是,按照勘探工作正常程序应该是先由地质勘探人员作地质考察,测量队测绘出地形图,再由物探人员来做详细物探勘测。这一次非同寻常,由于战乱,该地区的地质人员人心惶惶,无人再热衷这项工作,只是走马观花地勘察一番便上报了事,一无资料二无图纸。于是,所有这些复杂的工作全都落在李善邦和秦馨菱二人头上。地质勘查、地形测绘、物探勘测、文字记录全部由他们自己劳作。

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份,李善邦和秦馨菱遵照指令绕过日本人的层层封锁,用驴和马驮载着工具,艰难跋涉,日夜兼行来到攀枝花附近一个叫棉花地的地方,在一户农民家住下来,随即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工作。每天上山搞勘测,搞绘图,搞物探……那时野外工作非常艰险,头上有日本人的飞机,远处有敌人的炮楼,而且在深山野地里没有吃的,自带的干粮往往不是馊了,就是霉了,常常吃不上饭喝不上水。还经常遇到野兽和土匪的袭击。无论环境多么艰难,他们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坚决把这项工作做细做完。

就是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秦馨菱和李善邦先后在攀枝花,尖包包山,金沙江畔、倒马坎等地进行了几十次槽探和磁力线剖面探测,测绘出这一带的地矿蕴藏绘图。带回来的矿石标本经过化验确定是含钛磁铁矿,而且矿体规模及矿石蕴藏量非常大。李善邦和秦馨菱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发现的这批矿藏为建国后的攀枝花大型钢铁基地建设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

李善邦和秦馨菱因工作突出,被评为中国地质学会杰出工作者。

秦景林

新闻推荐

离婚时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双方均有法律约束力

案情简介原告王某某与被告袁某某原系夫妻,双方于2016年6月29日在盐边县民政局签订离婚协议,并办理了离婚登记。双...

盐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盐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