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 爸 ,我 陪 你 去 木 里 ” 盐边县公安分局民警刘贵刚携女援藏的故事

攀枝花日报 2019-07-13 05:37 大字

□本报记者 徐杨 李刚

攀枝花市第五批援藏干部中,来自盐边县公安分局的民警刘贵刚显得有些“特殊”,他是攀枝花市唯一带着女儿赴藏区工作的年轻干部。

藏区,是这对父女共同的“历练场”

赴木里之前,刘贵刚遇到一件麻烦事:要不要带女儿一起去?带上,女儿能不能适应藏区环境,会不会耽误学习?不带,自己不在身边,女儿谁来照顾?

第一次走进木里,刘贵刚没有带上女儿。在屋脚乡屋脚村驻村后,他发现,屋脚村位于屋脚乡核心区,屋脚乡中心校距离他驻村的工作地点仅有几百米。屋脚乡中心校虽地处大山深处,但这里校风清雅、师生淳朴,学习气氛很浓厚。几经思考,刘贵刚萌生了带着女儿一起去木里的念头。

当刘贵刚把这个想法与女儿刘苏仪说起时,懂事的女儿仿佛看懂了他心思,小苏仪对爸爸说:“爸爸,我陪你去木里,你努力工作,我加油学习,我还可以照顾你。”

女儿的支持,让刘贵刚下了决心:带着女儿援藏。刘贵刚还清晰记得,少年时,在公安战线工作的父亲时常带着他,那时,父亲伏案工作,他便在一旁读书、学习。正是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刘贵刚养成了学习勤奋、工作认真、做人踏实的良好行为习惯。如今,刘贵刚也是一名父亲,他坚信,这些良好的品质一定能在女儿的身上延续下去,藏区就是让女儿成长的最好的“历练场”。

走村入户,父亲“押”着女儿下乡

刘贵刚在屋脚乡屋脚村驻村,这里平均海拔约3000米,是木里县最边远的乡村之一,距离县城车程4个多小时,来到屋脚村后,乡政府旁边一间小小的宿舍就是父女俩的“家”。

当前,屋脚乡正处于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时期,驻村工作开始后,走村入户成了刘贵刚的工作常态,周末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刘贵刚第一次带女儿下村,正巧碰到村民家抢种土豆,刘贵刚帮村民忙活起来,小苏仪也高兴地跑来帮忙。但因为没干过农活,几个小时的劳作很快让小苏仪体力不支,小女孩刚开始觉得稀奇,到后来哇哇大哭。那天回来后,女儿吵着对刘贵刚说:“以后‘下村\’你自己去!”

到屋脚村的最初两个多月里,女儿对“下村”有些抵触,无奈之下,刘贵刚只好“押”着她去。但随着与爸爸“下村”的次数多起来,小苏仪也渐渐地懂事,逐渐适应了农村的环境,不再发脾气,也不再排斥。

时光,随着巴登拉姆山头的日月轮转而流逝,刘贵刚埋头扎进驻村工作,用脚步丈量着屋脚村。女儿也专心致志、勤学苦读,父女俩的工作学习很快入步入正轨。

父女同心,绘出“同心圆”

驻村工作,有干不完的事。在屋脚村,刘贵刚走访贫困户、了解产业发展需求、跟踪住房改造进度、登记村民收支台账,他和他所在的驻村工作组一次次翻山越岭,一次次走村入户,他们扛起锄把子、锹把子,和群众一道建水渠、修路基,种优质土豆、中药材。不到一年时间,屋脚村种植优质土豆400亩,产出271.6吨,销售收入50万元;劳务输出20人次;落实扶持资金20万元;修建蓄水池4个,牵引水管14.62公里。刘贵刚和工作组同事的付出,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称赞,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兄弟”。

小苏仪也很快适合了新学校新环境,平日里,她专心在学校读书,周末就陪着爸爸加班,父女俩彼此陪伴、其乐融融。

“我的援藏工作是‘半个圆\’,女儿的学习历练是另外‘半个圆\’,合起来就是我们父女的‘同心圆\’。”刘贵刚说:“天下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如果我是山,女儿就是山上的草;如果我是海,女儿就是海中的鱼;如果我有像藏区高原那样宽厚的背脊,女儿就是我怀抱中茁壮的‘杜鹃花\’。”

新闻推荐

听着神话去旅行

□雷为湘提起“神话”,或许,年轻人的印象是:“梦中人熟悉的脸孔,你是我守候的温柔,就算泪水淹没天地,我不会放手……”...

盐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盐边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