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支书的致富经
□本报记者 梁波
最近,盐边县惠民乡建新村党支部书记、51岁的杨文祥接受县上农技人员的意见,把自家养牛场里的饮水系统进行了改建。
“几头牛共用一个格子,一个格子一个饮水龙头,任意一个格子缺水都可以随时把龙头打开,改变了过去统一放水浪费大、用途小的问题。”10月26日,在向记者说起自己养牛场里刚增加的新装置时,平素不爱说话的杨文祥一下子语言就多起来了。
这几年,杨文祥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专业户。他利用当地丰富的秸秆等草料资源,通过一年买一次牛、卖一次牛的养殖模式,取得了丰厚的收益,其示范作用影响了十里八村的乡亲。今年以来,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他融学于做,主动传授养殖经验,带动了多个村民创业致富。
村支书当起了养牛户
2012年以前,杨文祥从来没有养过牛。说起为什么要养牛,他半开玩笑半当真地告诉记者:“是乡上的领导硬是要把挣钱的项目甩给我的。”
近年来,惠民乡党委政府根据全乡实际,花大力气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惠民乡的蚕桑、西瓜、设施蔬菜等种植业发展很快,而畜牧、渔业等养殖业发展较缓,为了能够把种养业同时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乡党委政府积极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而且专门把有发展能力、发展意愿的村民带到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
当时,时任建新村村支书的杨文祥也是外出学习的村民之一,“我们先后去了雅安、德阳、昆明好几个地方,人家外面的养殖确实发展得好,水平也很高。但是,很多人学了也不敢养,因为投资比较大,技术也没有,怕以后亏本。”杨文祥告诉记者,当时,乡上的领导很希望村上的党员干部能站出来撑起这个头,于是,他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之所以站出来,杨文祥也有自己的考虑。一是近几年,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投入下,惠民乡基础设施发展得非常快,光是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全乡累计投资就达2600余万元,其中1700余万元实施村道硬化82公里,建新村现在出行非常方便;二是建新村地面平坦,四周平缓山地里的秸秆、青草资源很丰富,适合搞养殖;三是他所在的建新村一组,打了一口100米的深井,全组的水资源丰富且水质非常好,为养殖解决了水的问题。
尽管如此,刚开始的时候杨文祥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没有资金、没有地盘、没有技术、没有市场信息……这时,乡上的领导、农技站为他提供了很多的帮助,邀请市农林科学院的养殖专家到村上进行技术指导,积极协调信用社为他贷款,县农牧局也为他提供了商品牛购买、销售等很多市场信息。
有了坚强的后盾,杨文祥铆足了劲。第一年,他向乡信用社贷款数十万元,将本组5户村民的6亩土地租赁下来,并且一下就付了15年的租金,建起了占地近1000平方米的养牛场。经过充分比较,他先后在市内和云南、西昌等地购买了第一批优质商品牛回来,并迅速学习掌握养殖、防病、管理、青储饲料储备等技术知识。同时,对于不明白的问题,他随时向市农林科学院的专家请教,当时他的电话簿里记得最多的就是市县农技员的电话。
都说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3年,杨文祥养牛场里的第一批牛全部销售出去,纯收入达到了数十万,他一下子成了致富名人。
科学发展成示范
杨文祥成了致富名人后,很多人都叫他“牛”支书,这个名字里有很多内涵:他是惠民乡喂牛的第一个支书;当初他喂牛义无反顾,有着牛脾气;如今,他喂牛挣了钱,很牛……
养牛取得初步成功后,杨文祥并没有沾沾自喜,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把养牛的产业链拓展得更宽。“我一般是年初的时候买小牛,一头大约7000到8000元左右,年尾的时候卖牛,一头能卖15000元左右,但这样的喂养模式太单一了,还应该把路子延伸开一些。”
考虑到惠民乡蚕桑、西瓜、设施蔬菜等种植业发展得很快,需要大量的生态有机肥,杨文祥把他养牛场里的牛粪全部收集起来,挂牌出售,一部分卖钱,一部分用来换取村民地里的青草饲料。来联系的人络绎不绝,去年仅此一项收入就有4万元。
邻近的乡亲晏其勇、何定方、李宗刚等人都来向杨文祥取经,他一概毫无保留地把这几年学到的知识、积累的市场资源倾囊相授。他说:“如果村里村外养牛的多起来,产业就容易形成规模,各级政府就会更加重视,申请相关资金、项目就更容易一些,机会也会多一些。再说,现在开展‘两学一做\’,做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之一,就是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最近,为了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县党代会目标任务,惠民乡党委、政府根据全乡13个村的发展基础及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对各村突出产业发展重点进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积极培育特色蚕桑、水果、现代畜牧业、现代林业、设施蔬菜等绿色精品生态新兴产业。
杨文祥也作了深度思考:村里早就实现了光纤网络全覆盖,应该带头把互联网运用到产业发展中来,给村民们做个表率。于是,他决定提高养牛场的现代化水平。在回村创业的本村大学生李正龙的帮助下,他的养牛场使用了全方位电子监控,进行温度、湿度监测。同时,他还将自己的养牛场放到了网上,一方面,运用“互联网+”传递购、产、销信息;一方面,全方位介绍惠民乡、建新村的资源,希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到惠民乡、到建新村投资。
新闻推荐
第一幕:一床被子的温暖人物:佘文红(公寓服务员)地点:棕榈楼7日,立冬,预示着今年冬天正式来临,而在红格训练基地,冬天的脚步似乎还离得很远。棕榈楼内,阳光洒在室内地板上。几名服务人员正在房间内一边打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