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茅坪子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通向茅坪子的道路崎岖而险峻。□本报记者 梁波 文/图
9月21日清晨,连日秋雨下,阵阵白雾笼罩了整个格萨拉乡,10度以下的气温,让人感觉到了大山里秋日的寒气。
上午9时许,一阵急促的手机声响起,正在乡政府办公室里整理资料的乡干部沙万全,拿起手机一看竟然是茅坪子的村支书李开银打来的。“他跑了好几个山头,才找到有信号的地方把电话打过来,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两天路稀、道滑,进不了山。”沙万全告诉记者,原本他所在的驻村工作组是准备今天到茅坪子村去的。
在格萨拉乡,谁都知道,到茅坪子就意味着一次艰难跋涉,因为那里几乎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但随着全县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市、县、乡干部不断向茅坪子这个“桃花源”挺进。
制约“桃花源”发展的瓶颈:
出行难、通信难
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分工安排,沙万全是在今年9月初成为茅坪子村的驻村工作组组长的,此前他没有到过茅坪子,但无数次听不同的人讲起过茅坪子。
因为地处高山峡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罕见的90%,发源于大山的、清澈见底的茅坪子河穿村而过。茅坪子村,就如“桃花源”般的地方,全村四处青山绿水、风景如画,野生蘑菇、细甲鱼、木耳随处可见,连村民地里栽种的核桃、青花椒都有野生的味道……
然而,因为太偏、太闭塞,村子几乎与外界隔绝,是盐边县格萨拉乡最偏远的一个彝族村,亦是省级贫困村。全村242户人散居在小槽、中槽、大槽、四方地、茅坪子、团山等7个村民小组,有53户是贫困户,无路、无基站导致的出行难、通信难,是困扰全村多年的痛。
“说实话,这次跋山涉水到茅坪子,我才知道这里的苦,深刻理解了群众对通路的急迫期盼。”9月13日,作为驻村工作组组长,沙万全第一次去茅坪子,他带着工作组的2名工作人员,驱车从乡政府到古德村的干海子,道路崎岖难行,车子勉强到了茅坪子的第一个村民小组小槽,就无法前行。工作组开始走路进山,大约20公里的路,足足走了4个小时,期间还要趟过茅坪子河。
听说驻村工作组进村了,9月13日这天,茅坪子村7个组的人破天荒地聚集起来,在村组干部的招呼下,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我们这次来,召集大家开会,是要通知大家,村里修路的情况和基站建设的情况。”站在村部的院坝里,工作组组长沙万全用尽可能大声的语调对着几十号村民说。
话音刚落,村民们顿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茅坪子要变了!”
“只要路修起来,地里的东西就能变成钱。”
“祖祖辈辈都没有看到过水泥路是个什么样子,感谢共产党哦。”
……
在议论的人群里,41岁的四方地村民小组长杨石光的情绪最激动,“去年好不容易拉了一车核桃到外面去卖,结果一路颠簸,烂了、落了不少,绕了一大圈下来,挣的钱还不够买一碗米线吃。茅坪子不修路,永远都莫想富!”
“我们这里的山货好得很,蘑菇香、羊子膘厚、细甲鱼嫩滑,核桃、青花椒更是味道独特,就是运不出去。”村支书李开银告诉记者,其实今年政府已经花了30万元给村里推了一条土路,但是汛期几场大雨,把路基又冲垮了。
走出“桃花源”的距离:
“15.7+10”公里
记者沿着盐择路前行,在温泉乡野麻地村与格萨拉乡坪原村交界路段的一个山顶上,一眼就能够望见山坳里的茅坪子村,但要去,却要花上近5个小时。
由于无路,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茅坪子村的困境,早已列入市、县党委、政府脱贫攻坚的日程上。
“1300亩核桃嫁接、600亩青花椒栽种,在7个村民组分片落地,茅坪子组、四方地组各建了一个通信基站,茅坪子村的脱贫攻坚规划已经逐步有序落地了。”格萨拉乡党委书记卢永政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市、县领导只要到格萨拉乡,必然要提到茅坪子。不少领导、对口帮扶单位、市、县、乡帮扶干部多次到茅坪子实地调研、察看,并落实了一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修路,是当前改善茅坪子村242户786人生产、生活条件的首要工程。记者在格萨拉乡了解到,早在今年初,在市、县党委政府的关心下,相关部门投资30万元建设的15.7公里土路,已经连接起了茅坪子小槽、中槽、四方地、茅坪子等村民组。在此基础上,经过乡上的线路优化,投资近600万元进行道路硬化的工程,将在今年汛期结束后开始动工。
“硬化工程预计在11月前后就要启动。”沙万全告诉记者,彻底解决茅坪子的道路问题,必须要打通两条路,一条是通村的15.7公里道路,一条是从小槽组经古德村干海子进入箐河乡的10公里道路,这两条路可以将原来从茅坪子经韭菜坪、大湾村绕行的5个小时缩短至1个多小时。
据悉,在硬化道路的同时,茅坪子的通信难问题也将在今年得到全面改善,四方地、茅坪子基站在汛期后投入使用,另一个新建基站要在小槽组开工。
新闻推荐
1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2四川安宁铁钛股份有限公司3攀枝花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4四川德胜集团攀枝花煤化工有限公司5四川龙蟒矿冶有限责任公司6攀枝花骏丰矿业有限公司7攀枝花公路建设有限公司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