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等有钱了我一定会把这多元医疗费给你寄过来年前的这句

四川日报 2012-08-24 18:01 大字

“等有钱了,我一定会把这100多元医疗费给你寄过来。”50年前的这句诺言,在近半个世纪里始终印刻在四川攀枝花市盐边县杨为之老人的心底。

3年前,这位当时已近90岁高龄的老人,千方百计打听到了当年为他做手术的那家医院,并汇去了自己根据物价上涨幅度计算出来的5000元医疗费。

提起50年前的往事,已经92岁的杨为之老人记忆犹新:1962年秋,杨为之帮人赶牛到400多公里外的成都,到了成都之后因严重的痔疮发作,他住进了当时的黄济川痔瘘医院。

入院时仅揣着50元工钱的杨为之难为情地告诉医生,他没钱手术,消消痛就成,而当时的接诊医生认为他情况严重立刻给他做了手术。

一周后,杨为之基本康复。医生对他说,医疗费一共100多元钱,你的50元钱先带回家吧,以后有钱了再寄过来。

回到家的杨为之为了养活一家七口,生活日趋艰难,寄还医疗费的承诺一直没能履行。

后来,杨为之进入一家乡镇企业工作,经济条件也一天天好起来。等到有能力归还医药费时,当年的黄济川痔瘘医院却找不到了。杨为之委托亲戚朋友四处打探,只为一个“诚”字。

2009年6月的一天,杨为之的三女儿在家上网。杨为之让女儿试试在网上查找当年的医院,结果竟真的搜索到了。原来,这家医院已更名为成都肛肠专科医院。

这个结果让杨为之激动不已,他立刻拨通了医院电话,表示要将47年前所欠的医疗费寄过去。医院工作人员却告诉他,当年档案都已经找不到了,离退休的老医生中也没人记得这件事情,干脆就不用还了。

但倔强的杨为之却坚持要把钱还给医院。几天之后,杨为之拄着拐杖独自来到盐边县邮政局,给医院汇去了5000元。“当时虽然只有100多元的医疗费,但现在肯定远远不止这些了,我就是估摸着给的。”杨为之对记者说,“良心账终于结清,压在心头的石头也就搬开了。”

新华社记者 侯大伟 徐江善(据新华社成都8月23日电)

新闻推荐

“谢谢您,祖国!祝福您,党!”

全省各地干部群众收听收看党的十八大开幕盛况——特写□新华社记者侯大伟梁淋淋11月8日,清晨的一缕阳光洒落在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的断壁残垣上。作为汶川地震的遗址,这里是这个小镇精心保存下来...

盐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