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攀枝花个村组团外出讨经验水磨镇

四川日报 2012-03-15 19:16 大字

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攀枝花16个村组团外出讨经验

“水磨镇的成功经验攀枝花可以借鉴。”“北川新县城科学规划值得学习。”……3月5日-7日,攀枝花市相关部门及16个村的“当家人”,前往部分“5·12”汶川特大地震恢复重建地区考察学习乡村旅游的发展经验及做法。

近年来,攀枝花市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由于缺乏规划,旅游资源禀赋和地缘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为壮大特色旅游产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该市16个村今年将全面推进乡村旅游由传统模式向规模化、高档次、休闲型现代模式转型升级。

在为期3天的考察学习中,攀枝花学到了哪些经验?

□晏洁 本报记者 张通

地点:北川新县城取经: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3月5日,北川新县城的中轴线上,一条长582米、宽130米的步行街,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令考察组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这条街名叫巴拿恰羌文化旅游商业步行街,以羌文化为背景,以民俗手工展示、文艺演出为特色。

与之相比,攀枝花乡村旅游大多停留在农家乐层次。缺乏总体规划、配套设施不完善、产品单一、旅游销售不成体系等现状,与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难以匹配。

仁和区总发乡立新村党支部书记倪方云经营农家乐多年。“攀枝花农家乐缺乏档次,只是零星的小打小闹。”倪方云建议,攀枝花因地制宜,按照适度集中、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总体原则,用好、盘活土地。

“土地不能搞一锤子买卖。”盐边县红格镇昔格达村党支部书记杨佐元认为,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应充分发挥土地流转政策效应,农民可用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入股,同时由投资方进行集中连片规划,整合旅游优势资源,形成规模,创出品牌效应。

地点:绵阳药王谷取经:精心包装,借题发挥

3月6日,在绵阳药王谷,考察组被浓郁的中药文化及中药养生大餐深深吸引。

药王谷原名为林峰山,相传中华医药始祖歧伯和药王孙思邈都曾长住此山采药治病。“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当地抢抓恢复旅游机遇,精心策划,包装项目,成功打造出中药文化园林、千亩药材等观光体验点及吃药膳、品药茶、尝药酒等养生项目,一举成为热门的修身养性胜地。

对于攀枝花来说,由于缺乏系统的策划、包装,“阳光”资源未能充分释放。因此,该市把打造“中国阳光花城”作为战略定位之一,2015年前建成全国阳光生态度假养老旅游目的地。

有了目标,如何策划?西区格里坪镇庄上村村主任李明贵认为,旅游规划涵盖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两个方面,在旅游产品开发规划中,应把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等有机结合起来,包装、打造一批旅游项目,突出攀枝花阳光、山川、美食等优势。“在打造旅游项目的同时,要科学编制市场营销规划,提高宣传促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李明贵建议。

地点:汶川水磨镇取经:腾笼换鸟,聚沙成塔

3月7日,考察组来到汶川县水磨镇。一个个充满民族文化元素的西式酒吧、画廊、艺术品商店,更为这座美丽的小镇注入了现代韵味。

据当地居民介绍,地震前,这座不到90平方公里的小镇竟有6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甚至“树叶上都是一层灰”。

变化,源于“腾笼换鸟”和“聚沙成塔”的理念。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悉数被拆除或迁走,取而代之的是藏羌文化走廊和一大批旅游、民居、绿地、文化演艺等设施。如今的水磨镇,已成功转型为生态旅游小镇,被游客赞誉为“水磨江南”。

水磨镇的成功转型步伐,为全力打造“中国阳光花城”的攀枝花提供了借鉴。

“走集约化、规模化之路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大势所趋。”考察团成员一致认为,攀枝花乡村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经营非常分散,停留在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状态,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实现乡村旅游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人才和资金不可或缺。倪方云建议,相关部门应采取引导和鼓励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参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筹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运用现代融资理念和手段,通过“资金+管理+市场”等方式解决资金难题。积极探索、推广土地入股、“公司+农户”等经营模式,解决资金不足难题。

新闻推荐

李云飞记者张通近日盐边县个乡镇的个农家书屋获

本报讯(李云飞记者张通)近日,盐边县16个乡镇的164个“农家书屋”获得省新闻出版局补充配送的16400册图书。自“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盐边县不断提高“农家书屋”管理和服务质量,有效解决农民群众“...

盐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盐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