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桃花源”里果飘香 ——仁和区务本乡调结构促发展纪实

攀枝花日报 2011-06-02 19:18 大字

题记

如果经济发展是一场赛跑,偏居一隅的仁和区务本乡无疑是一位优秀的长跑选手。持续多年坚持产业结构调整,走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子,让务本从一个基础薄弱的农业乡镇华丽转身为一个“多翼齐飞”独具特色的生态乡镇。随着特色化产业战略的持续推进,务本必将越来越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本报记者 潘芝

5月30日上午,务本乡乡长叶再平的手机不停地响起,“哎,全是托我买油桃的人,一天要接好多次。”电话这头,叶再平不得不一一解释,油桃早已卖完了,仅有新出的白花桃了。

叶再平说,现在这个时节还算好的,这几年从2月底开始一直到清明节后,来务本赏桃花、吃樱桃的人、车排长队,那期间每个周末乡上干部全都忙着维持交通秩序,以保证游客安全出行,完全没得休息。

而让叶再平有些“苦恼”的这一切,是务本乡近年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农业产业特色化路子的一个缩影。

十一五,全乡GDP由8026万元增加到1.48亿元,增长1.85倍;工业总产值由1.16亿元增加到2.4亿元,增长2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到2.2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280万元增加到720万元,增长近2.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211元增加到6686元,增长1.6倍。这些成倍增长的数字背后,无疑是乡党委政府的荣耀和百姓的福祉。

“凡”至“特”的追求——

特色化勾画新务本

“务本”意为“以农为本,搞好农业”,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总面积115.6平方公里,4个行政村,8170人,人均耕地仅半亩。村民们戏称这是一块沿乌拉沟沿伸的“蛋丸之地”。

2006年以前,这里以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为主。“守着巴掌大点的土地,穷得叮当响。”说起那时,现已发家致富的村民记忆很深。

穷,人多地少,产业特色不明显,交通基础设施落后……面对这些天生的“短板”,面对攀枝花各乡镇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裹挟在新农村建设进程大潮中的务本面临着如何寻找自己的特色,如何努力打造自己特色的难题。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十一五开局,务本乡党委政府的谋变也就此开始。

学习先进经验,考察梳理优劣势,问计于民,务本乡党委政府在求索中感悟,在危机中自省,在实践中探索。多番论证后,提出了十一五发展目标:“多翼齐飞”,做精做强煤炭产业,做优做特农业经济,做好做活生态旅游。

思路开阔,目标既定,一幅走特色化发展之路的新务本蓝图就此勾勒而出。

接续原有的农业基础产业,让传统农业产业开出绚烂的特色之花。确立“三桃一果”(樱桃、油桃、核桃、优质晚熟芒果)为特色的优势农产品,走优质特色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依托大黑山森林旅游资源,以花果为媒,发展近郊休闲旅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兴办农家乐;以举办“桃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提升务本旅游知名度。

走市场化配置资源的路子,全面推进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煤炭产业,实现煤炭产业经济效益在五年内翻番。

在调结构促发展的实践中,务本有破有立,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五年来,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务本在2010年迎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曙光,交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答卷。

一条纵贯四个村的以“三桃一果”(樱桃、油桃、核桃、优质晚熟芒果)为主导特色水果产业带已初具规模。

5年,全乡实现了以工业、农业、旅游业为主的招商引资4200万元。引进了投资上千万的乌拉风情谷旅游开发项目。田远现代、一禾农业开发公司等十多家民营企业入驻务本。

煤矿企业实现了扩能达产,原煤产量突破30万吨,精煤产量突破14万吨。

举办了多届的“桃花节”,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桃花沟乡村旅游打造、冬春阳光休闲度假、乌拉风情谷清凉消夏度假等为代表的一批旅游项目开发稳步推进。

春季赏花、吃樱桃,去务本成为城里人的共识。

穷变富的幸福——

家家都有致富果

让农民增收,让所有人都能幸福的生活,是务本乡党委政府追求的最终目标。而调结构所带来的实惠正体现在村民的增收、经济的发展上。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推广一村一品,各村都有了致富果。

如今走进务本,无论是地势低矮的沟尾,还是丛林密布的山林,到处都洋溢着增收的喜悦。桃树、樱桃、核桃、芒果成林成片,家家都见缝插针地种上了致富果。

吴红林和施发全是务本乡产业结构调整的受益人之一。这两位土生土长的务本乡人分别是葩地村、乌拉村的水果种植大户。一个种油桃、樱桃,一个种芒果。

施发全的家在海拨较高的乌拉村,他家有30亩樱桃和油桃。今年,仅油桃一项,他就收入八九万元。加上樱桃、农家乐的收入,“可挣个二十万左右吧。”正在进行樱桃新品种改良的施发全指着手机里储存的新品种车厘子图片说,“明年会赚更多的,今年结果的这个车厘子被果贩60元/斤全要了,今年量太小,明年就会大面积结果啰。”

在乌拉村,像施发全一样种植“三桃”的村民,30亩以上的有2户,十几亩以上的有30来户。“一年收入十来万的多了”施发全说。

吴红林家种植的优质晚熟芒果处在海拨相对较低的乌拉沟沟尾葩地村。“这里是攀枝花晚熟芒果最晚的区域,十月才上市,其它地方早已下市。”指着4000多亩已挂果的芒果林,这位被冠以务本试种芒果第一人的他有些自豪,“村里610户,除了不适宜种芒果的那60户外,家家都种上了。”

他家20多亩芒果树已挂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三分之二的果子已套袋。说起气候,吴红林说,“倒春寒对我们没啥影响,我们的芒果因为最晚上市,只要年年如能躲过“数九”,就会赚不少。”

“十月上市?”看着记者有些疑惑的表情,吴红林说起一个故事。前年九月末去外地找果贩进务本收芒果,果贩们个个都像听聊斋,“十月还产芒果,怕是冻库的噢。”等到了务本,果贩们傻眼了,硕大的凯特真的挂在树上,金黄一片。而八九元一斤的价格也让村民们乐开了花。

2010年,“三桃一果”为主导的特色水果产业早已沿着乌拉河遍布四个村。其中樱桃1600余亩,产量25万斤,产值280万元,分布在乌拉村桃园组、河边组;油桃1500余亩,产量700万斤,产值2100万元,分布在乌拉村桃园组、河边组、长山组、葩地村火烧桥组;核桃2500亩,产量15万斤,产值110万元,分布在乌拉村桃园组、河边组、大火山村的飞机湾组、石槽子组;优质晚熟芒果约9000余亩,挂果5000亩,产量37万斤,产值180万元,分布在葩地村葩地组、火烧桥组、坳口组。

“以前是求大家种,现在是大家自己忙着种。”吴红林说,与当初种水稻时全年不足千元的收入相比,真是“天渊之别”,生活在这里很幸福。

富到绿的思考——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富裕不是有钱就行了,它还需要我们背靠的这方家园绿长在,水长流”;“家乡生态环境美有盼头,儿孙就有福了,就更有钱赚了。”

今年,务本的樱桃、油桃销得很快。油桃均价二块五六多,樱桃均价五块多。村民们个个腰包都胀鼓鼓的。

这座被果树覆盖的村庄,呈现出当下农村罕有的活力与人气。林子里多了许多村民种植果树的身影,运煤、运砖的大货车繁忙地往返于村前村后,村里盖新房、建农家乐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赚了钱,村民们自然很高兴,一些有远见的村民也在富裕中开始反思——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

“咱们务本这几年发展这么好,除了靠党的政策和政府的培育和引导外,还靠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的良好生态环境。可想要继续保持这种好的发展势头,就必须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问题,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近日,39岁的吴红林和施发全两人一起来到乡政府,找到乡领导谈他们的对于务本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想法。

他们说,“大家种果树挣了钱,都想多种。务本就这么大,土地就这么多,大家全都往林子里钻了。这是个事呐,果树种进林子,势必就要与林子里的大树争地,大树就必被毁坏。如此下去,林子会被毁掉的,没了依靠我们又如何致富呢,子孙又如何在这里继续幸福生活呢?”

富了的村民们开始重新掂量生态环境的价值,这让务本乡领导在高兴和欣喜的同时,也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

“对于务本乡党委政府来说,这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它要求我们加大农业特色产业的调整步伐,在现有的规模上向精品农业或精致农业迈进,这是我们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乡长叶再平说。

让乡领导更感慨的是,为了找到平衡点,村民们集思广益,自发在特色农产品种植上精细耕作,引进先进技术、改良品种,努力提高现有种植面积的经济效益,并积极加以推广。

这一切可谓与务本乡“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模式密不可分。

这几年因工业而富起来的乡财政,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十一五期间,乡政府逐年增加投入资金用于改善投资环境,通过向上级争取和自筹资金,投入2600余万元对43.1公里乡、村道路进行了硬化改造;筹资610余万元改善了务本乡农业基础及水利设施;筹资80余万元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修建了垃圾处理场、垃圾池;围绕村容村貌整治,对村级道路栽植林木进行绿化。

调结构促发展,正是这些润物细无声的坚持,触动着村民们对于幸福家园的长远思考。随着调结构力度的不断加大,三年或者五年,务本必将会更具魅力与特色。

新闻推荐

提升军营文化建设内涵 形成警地共建共享机制

本报讯(记者张中)昨(1)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沈钧率市文化局、体育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武警攀枝花市支队调研军营文化建设情况。今年以来,武警攀枝花市支队抓住武警四川省总队在该支队进...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